東莞千年古邑泗安島
日期:2016/12/14 18:44:09   編輯:古代建築史 提起東莞,人們多半會聯想到其“世界工廠”的身份,或許還摻雜些許戲谑的色彩。事實上,東莞還是座千年古邑,不僅留有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台、威遠炮台等抗英古戰場遺址,一些角落還上演著人間冷暖,孤島泗安便是一個縮影。如果你多次去過東莞,感受過那裡的繁華與熱鬧,7月不妨再去一次,直奔泗安島,小島上的龍眼已經成熟,還有芒果等著你,采摘、品嘗之余,更有機會完成一次公益之旅。
東莞麻湧鎮與洪梅鎮交界處,有這樣一個孤島,四面環水,名為“泗安”。自上世紀70年代被政府選定為省麻風病監控中心後,這裡收容了從省內各地送來的麻風病康復者,一條300米寬的江水把小島阻隔在時光與塵世之外,至今不被人熟知。
廣州到洪梅鎮不過四五十分鐘的車程,野草叢生的碼頭以及一條簡陋殘破的小輪渡多少透露出對岸小島的原始美。坐船來到對岸,剛剛踏上用殘破木板搭建的渡口,我們還沒來得及在茂密的蕉林間發現村民的身影,就聽見開船的阿伯留下一句:“我去買點東西就回來”。轉身望去,他已匆匆騎了一輛銹跡斑斑的自行車奔向蕉林深處。
島上唯一稱得上有人煙的地方是康復村,走過去要先穿過一片小樹林。
提及康復村,不得不先說流行於上世紀的麻風病。這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皮膚病,與衛生條件落後、營養不良有關。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狀況和營養的改善,麻風病已自然消亡。但是被稱為“康復者”的這個特殊群體,卻因生病造成身體損害,不少人寧願選擇離群索居度過余生,也不願與外界接觸。所幸,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先後有香港義工、防治麻風病協會、韓國義工、大學生志願者來到這裡,為封閉的小島送來時代氣息。如今,除頻繁到來的大學生志願者和國內外義工團體外,偶爾也會有游客光顧。
小島是寧靜的,空氣清新,涼風習習。我們沿著唯一的一條砂石路往樹林深處走去,沿途幾無路人,唯有樹木蔥蔥、樹影斑駁。以都市人的眼光,這裡無疑是洗肺品氧的世外桃源。快到康復村時,一片綴滿果實的龍眼樹映入眼簾,不遠處還有上世紀50年代遺留下來的紅磚老房子,斑駁的牆面、破損的窗戶顯得頗為孤寂。
與想象中或陌生、或疏離的感覺不同,康復村裡的老人都很熱情,不管是騎車而來的阿伯,還是坐著發呆的阿婆,都主動與來客打招呼、拉家常。康復村周圍,隨處可見的小塊農田裡,種滿了青菜、豆角、紅薯等,荷塘裡荷葉青青,土路上躺著懶洋洋的黑狗,走地雞在竹林裡跑進跑出……
打破寂靜的,是遠處一間昏暗小屋裡傳出的麻將聲——打麻將是老人們最鐘愛也是唯一的娛樂方式。即使身處小島,也難以想象,這些老人是如何在小島上度過漫長而孤寂的大半生的。
順路逛逛探訪茶山南社古村
位於東莞茶山鎮的南社村,始建於南宋初年,家廟、水井、祠堂、書院等頗具特色。古村留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築,有祠堂25間、古民居100多間。走進古村,如同走進一幅田園水墨畫:村落以水塘為中心,周邊祠堂林立,巷道曲幽。與客家圍屋、潮汕大屋不同,這裡的古建築有著濃郁的水鄉特色:每一處都是單家獨戶,多為石牌坊式建築,樓為歇山頂,檐下如斗拱,門額上配有雕刻精美的木雕,稱作“家廟”。“家廟”前通常有水井、麻石小巷,每條麻石小巷都隔著一條小水道,令人驚歎。
推薦閱讀:
永春天竺寺遺址的往事千年
休寧縣萬安古街百年皂莢巷
泉州小巷的古早味
張家口懷來雞鳴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