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傳統居住文化之庭院清韻袅袅,潑墨靈秀成畫

中國傳統居住文化之庭院清韻袅袅,潑墨靈秀成畫

日期:2016/12/14 22:02:36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傳統居住文化講究“天人合一,渾然天成”,即寄情山水,崇尚自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境界。庭院文化是中國傳統居住文化的精髓,無論是北京的四合院還是上海的石庫門,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都構成了讓都市人魂牽夢萦的庭院文化。“庭院落落秋水色,一縷炊煙伴草堂”,中式古典庭院,因自然之美而別具韻味,在皎月溶溶清風冉冉間,演繹著東方庭院文化的清雅之美。

水——靈秀清婉,潑墨成畫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水是中式庭院設計不可或缺的精靈,它可以與庭院中的一切景致共同契合成一幅絕美的水韻畫境。中式庭院設計,大水景可制造元寶形狀的雙疊水效果,也可模仿山泉小溪,用中式的景觀石、山石搭成假山造景,極具自然韻味。
試想:山石之上,淙淙流水從高處跌落,中間是一汪曲線玲珑的池塘,泉水叮咚於耳,清韻潺流於心。池中荷花、荷葉亭亭玉立,錦鯉嬉戲其間……豈非是一幅絕美墨染的中國古畫?

竹——品貌兼備,借以言志
在我國的古典庭院設計中,特別重視寓意於物,以物比德。而作為“歲寒三友”之一的竹,則以其挺直的風骨和剛毅的品格,成為中式庭院裡常用的布景植物之一。

此外,松、梅、蘭、菊、荷等也是“品貌兼備”的代表。在進行中式庭院設計時,假山、景石等庭院小品若配植適當竹子,則能增添山體的層次和色彩,呈現自然之勢、山林之美。還可將竹類植物與其他植物材料加以組合,將無限的詩情畫意帶入中式庭院之內。

籐——清韻袅袅,自然之美
庭院中天地悠悠、上下交融,如果此時,一枝青籐橫穿白牆,披著一身葉片蜿蜒向上,或整面牆被濃密的籐葉覆蓋,那麼,庭院的靜態畫面裡便又多了生機勃勃的一筆。

除了牆上的爬籐,置於小徑邊水池畔的籐桌椅也可為中式庭院增添古雅的風韻。其周身散發而出的自然與質樸象征著一種休閒與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

曲徑——花繞幽徑,妙趣回環
中國自古對庭院小路講究至極,《園冶》中說:“惟廳堂廣廈中鋪一概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或宜疊勝,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選鵝卵石鋪成蜀錦”,“鵝子石,宜鋪於不常走處”,“亂青版石,斗冰裂紋,宜於山堂、水坡、台端、亭際”。又說:“花環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須用磚”。


  中式古典庭院的曲徑或樸素、自然、舒展;或玲珑、古雅、端莊;或明快、活潑、生動,皆是庭院意蘊的一種延伸。幽幽小徑再與花卉綠植互借成景,相映成趣,則為中式古典庭院添一抹迷醉人心的曠然之美,其韻味深意自是妙不可言。


  庭院深深,具藏萬象,遠離喧囂和嘈雜,在現代的家居生活中以別樣的意境帶來交錯的古韻優雅。中式庭院那濃縮自然的景致,回歸了南山隱居田園式的庭院生活,傳承著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情懷。閒暇之日可邀三五好友,於院落集聚,薄紗蔓繞,如詩寫意,在自然山水之間,在亭台樓閣之中,觀花賞月、宴飲雅集、品茗把酒,回歸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體味可進可退的庭居超然雅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