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石泉縣“重規劃 強保障” 加快文化強縣建設

石泉縣“重規劃 強保障” 加快文化強縣建設

日期:2016/12/14 9:41:03      編輯:古代建築史
    石泉縣充分發揮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和氛圍濃郁的優勢,通過科學規劃,安排專項資金,設立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招商引資盤活存量文化資產,嚴格考核等措施,重點實施“五大工程”,聚全縣之力加快文化強縣建設,以務實的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市關於加快文化建設的意見精神。
    一、高點定位 科學規劃 該縣各類文化、文藝、體育社團組織共有27個,會員達1441余人(其中國家級會員21人,省級會員76人,市級會員120余人),研究出了獨具石泉特色及區位優勢的鬼谷子文化、蠶桑文化、漢水文化等,一大批優秀作品紛紛在省內外文藝展演和各類大賽中爭金奪銀,有力有效地推動了秦巴漢水優秀地方文化的傳承發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在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文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的新形勢下,該縣確定以“建設文化強縣,努力建設成為全市文化先進縣、全省重要文化產業發展基地”為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縣文化產業產值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城鄉居民文化消費占全部消費支出比重的12%左右,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5%以上,使文化產業成為該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加強領導 強化保障 該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責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文化強縣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組織協調、行政主管部門具體實施、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文化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逐年新增財力中用於文化建設的資金比例不低於2%,文化事業經費的經常性投入增長幅度且不低於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還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資金以帶動社會資本對文化產業的投入,以文化產業招商引資盤活存量文化資產,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增加文化建設的發展投入。為調動激勵全縣各鎮、各部門參與文化強縣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該縣將文化建設納入年度目標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作為文明創建和評優評先的重要指標。每兩年將評選表彰一次建設文化強縣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三、明確目標 重點突破 圍繞既定目標,“十二五”期間,該縣將重點實施五大文化工程:1、人文精神培育工程。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帶動學習型社會建設,大力弘揚石泉精神等強化理論武裝;以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評選等主題教育活動,深入推進“三創”工作,抓好未成年教育等提高文明素質;以多形式地抓好輿論引導,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營造人文環境。2、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以加快推進文化建設重點項目和標志性文化設施,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等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以建立健全基層文化協會和文化社團,探索建立三下鄉活動的長效機制等發展群眾文化社團組織;出台文學藝術精品創作獎勵辦法,實施“五個一”工程鼓勵創作文學藝術精品。3、文化產業開發工程。實施縣城城市展覽館、古城古鎮開發、新堰休閒文化大街、北辰森林公園提升、楊柳秦巴風情園、現代文化產業、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飲食文化項目。4、文化品牌創建工程。重點建設以鬼谷故裡為主的雲霧山、以洞府探幽為主的燕翔洞、以原始生態為主的中壩峽谷、以康體健身為主的子午銀灘、以漢水神韻為主的後柳水鄉、以宜居休閒為主的縣城古街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定期舉辦全國鬼谷子學術研討會,復古性修建道教文化大殿、鬼谷子文化展覽館、鬼谷子文化廣場,加強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建設叫響鬼谷子文化品牌。5、文化人才培養工程。通過聘請知名度高、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有計劃地引進急需專業文化人才,加大文化人才培訓力度等培養專業文化人才;認真落實《關於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健全基層文化隊伍;建立文化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設立文化建設領域的“突出貢獻獎”、文藝精品創作獎勵基金、人才培養基金,完善人才激勵機制。
    當前,全縣上下正圍繞今年既定的目標任務,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通過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扶持,打造“多彩生活、幸福石泉”文化活動品牌,創辦《石泉文化》雜志等有力的舉措,奮力在“文化強縣”建設起始之年取得開門紅,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編輯:李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