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紫禁城裡的冷宮

紫禁城裡的冷宮

日期:2016/12/14 18:50:50      編輯:古代建築史
    紫禁城這個叫法,是由紫微星壇而來。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等。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古人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被認為是天帝所居。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封建皇帝自認為是天帝的兒子,因此,“紫”就成了皇家專用。至於“禁”字,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閒雜人等不得進入。

    紫禁城在每個細節上都在刻意模仿天體,比如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稱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也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此外,在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穿過,象征銀河。

    因此,傳說紫禁城是深通易經的劉伯溫設計的,故宮俯瞰呈烏龜的造型,是取長壽之意。當然,這只是傳說,故宮建造時劉伯溫已去世多年。

    還有傳說稱故宮有9999間半房,半間指文淵閣樓下那一小間,其實它是所謂的樓梯間,從格局上看,仍是整間房。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應“不盈萬”之數,但實地測量,故宮只有8600余間房。

    有趣的是,來故宮參觀的人總想找“冷宮”,對於冷宮,學界一說就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並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俗稱“冷宮”。從文獻記載中,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因得罪太監魏忠賢,曾在御花園西面的乾西宮關了四年,而囚禁光緒的瀛台,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冷宮”,可見,冷宮只是一種習慣說法,故宮中見諸史料的冷宮有近10處之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