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閩中南民俗奇觀
日期:2016/12/14 9:58:58   編輯:古代建築史蟳埔女與惠安女、湄洲女一同被譽為福建三大漁女,是閩中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觀。她們盤頭插花,戴著丁香耳墜,穿著大裾衫、寬腳褲,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生態民俗文化面臨著危機。走進三大漁女的生活,漁女文化期待你的關注。
蟳埔女,頭頂花園的粗腳氏
車子在埔村口停下來,路邊一個雜貨店門口有幾個男人在泡茶。黃老伯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樣的茶水中度過的,有閩南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黃阿姨好像已經在村口等我很久了,正有一搭無一搭地與男人們聊著天。村口是一排賣菜的攤子,無論是賣菜的,買菜的,還是路過的,女人們都是斜對襟的衣服,衣著樸素,大都打著赤腳,或者簡單的一雙人字拖,可頭上卻都戴著鮮艷的花兒。黃老伯的年輕兒媳婦站在攤檔前吆喝著“鮮貨咧”,腰上別著一個亮光光的紅色塑料小錢包,頭發在後面绾成圓髻,中間除了插一根象牙色的筷子作發簪,還多插了一根紅筷子。圓髻的最外圍是漂亮的“簪花圍”:用小朵的鮮花扎成整齊的花環,兩圈或是三圈,色彩相間。簪花圍之外,還有一簇簇綻放的絹花,各種制作精美的鍍金梳子、金钗、銀針、金簪等金銀首飾,滿頭金色,很是燦爛。
年近70的黃老伯得意地對我說:“我們女人的打扮可有故事了,一說是宋朝楊八姐打仗來這裡,女人覺得八姐的打扮很好看,於是就學著穿戴起來。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宋末元初時,曾有阿拉伯人隱居在離埔村不遠的雲麓村,並從阿拉伯引種了好多鮮花。於是,女人們便開始在頭上戴花了。現在,我兒媳婦她們頭上簪花圍所用的鮮花,主要也還是雲麓村的呢。”怪不得,埔女人即使離開村子出遠門,也會戴著鮮花。
一路上遇到很多人家, 埔阿姨們團團圍坐在裝滿帶殼牡蛎的大桶旁,一邊海闊天空地聊天,一邊用鐵鑽熟練地撬開蚵殼,把水靈靈的蚵肉取出。嘻笑聲中,腳邊的蚵殼已堆成小丘。因為蟳埔海鮮好,特別是蚵(海蛎),在周邊一帶賣海鮮的埔阿姨總說“我這是‘阿姨蚵’”,說明她的貨色好。這樣一來,她們的打扮就成了一種招牌,人們上菜市場買海鮮就喜歡去她們的攤位。
擁有典型勞動婦女身型和膚色的黃阿姨很潇灑地坐在摩托車後座上,頭上也是毫不示弱地花團錦簇,左右手還各提一個黃色的有大大雙喜字樣的漂亮竹籃。據說,這裡家家都有這種籃子,店鋪裡也都有這種籃子賣,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