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塔秀寺

塔秀寺

日期:2016/12/14 18:39: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塔秀寺

   南州貴南縣治西南15公裡上畫隆的加哇達紐碼山谷中,有一座三面青山環繞的佛寺,那就是塔秀寺。寺前溪水常流,環境幽靜,據傳,藏歷第十一統通金豬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西藏高僧曲江嘉措來青海進行佛事活動,曾在此建蒙古包寺院。此後,許多佛教界著名學者曾光臨該寺。達賴喇嘛噶桑嘉措與其經師阿旺卻丹曾來此主持佛教儀規。當時上、下西隆的幾十處蒙古包經堂和100多頂蒙古包僧房,“如同空中繁星閃閃發光”,3座蒙古包佛堂頂端的金瓶“光輝耀目”,達賴喇嘛駐跸的蒙古包行宮,裝飾得如同“玉皇之宮”。可以想見,當時草原地區藏傳佛教流行的盛況。藏歷十六年統迥木豬年(1935年),在現址建成土房塔秀寺,命名為“南這次成林”,意為“真誠具戒寺”。此後,陸續興建了一座25間磚木結構的經堂,還有佛塔、活佛府邸、僧捨等。供有釋迦牟尼、宗喀巴、彌勒佛等30余尊塑像,其中1座高4尺的釋迦牟尼聖像最為珍貴,據傳該像胸前有妙音菩薩遺骨,骨上有天然形成的觀世音圖像。收藏大藏經3部,佛學界高僧之名著千余部,以及眾多的金銀法器和其他佛教用品。1955年,寺院建築拆毀,文物流散。1982年重建。鑒於雍增活佛精通佛學,潛心修煉,德高望重,入寺僧侶逐年增多,曾發展到三百余人,成為甘青地區主要的講經傳法道場;前來接受灌頂、聆聽教戒的僧俗信徒絡繹不絕,寺院名望日益興盛。寺僧及學經活佛,分為菩提道次第班、生起次第班及噶然巴班,由雍增活佛、善知識強巴赤列、文殊上師洛桑嘉措等高僧親自執教,傳授顯密精義。同時,設辯經院,時常舉行攝類學、悟慧論、因理論、教派概論、七十部、十地五道論、密法總義等聞思辯論活動;設講經院,常年講聞菩提道次第、文殊言教等甚深妙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