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投入資金16億元 科學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4 9:48:02   編輯:古代建築史入春以來,越來越多的游人湧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欣賞和享受“波紋風更細,莺語柳初稠”的迷人景致。日前,記者在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四方街采訪,遇到了已第4次到麗江旅游的重慶游客陳先生,談及對麗江古城的感受,陳先生感言:“科學保護讓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變得更美了!”
科學保護麗江古城,讓全國乃至世界人民永遠共享珍貴的文化遺產獨特風韻,是麗江古城保護、管理部門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麗江市建設國際精品旅游勝地一以貫之的態度。
近幾年來,麗江市積極履行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不斷加強古城環境整治、民族文化保護、法制建設和資金保障體系建設,使麗江古城得到科學有效保護和協調發展。到2011年,麗江市已累計投入16億元資金,用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通過投入巨資,分別實施了以改善古城旅游、衛生、通信、供電、供水、交通等基礎設施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實施了戶內外電氣線路改造、廣場建設、道路改建、夜景燈光、星級廁所、排污管網、景觀用水源頭治理等一系列保護性建設工程項目。同時,拆除與古城建築風格不協調的大量建築,在原址上恢復了馬幫文化的典型承載——“馬家大院”、以園林綠化為主的休閒園區——白龍文化園等一批與歷史原貌一脈相承的建築和園林。為使古城與新城之間有一個良好的過渡和分隔,對獅子山作出了詳細的環境整治規劃,拆除了獅子山以西逾8萬平方米的鋼混不協調建築,並進行科學的環境改造。
為強化民族文化內涵和品牌形象,擴大旅游資源的吸引要素,進一步增強麗江古城的核心競爭力,麗江市加強了對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出台了留住原住居民、文化名人回歸古城、古城民居修繕補助等政策措施,實施了地方民族特色店鋪保護、名人故居修復等一系列保護性建設項目,並積極鼓勵原住居民在古城內恢復或從事傳統商業文化活動。從2008年開始,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於民族文化保護,不斷加強對東巴文化、納西古樂、民間工藝、傳統服飾、節慶習俗的收集、整理、保護和傳承,形成了一批如“和志剛書齋”、“東巴紙坊”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示范窗口。
為切實維護好古建築文化遺產,古城管理部門制定了《麗江古城民居修繕施工隊伍管理暫行辦法》,對古城建設項目和施工隊伍實行准入制度,嚴把民居修繕審批關、監管關和驗收關;與美國全球遺產基金會共同出資,完成了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299座傳統民居、236個院落“修舊如舊”的恢復性修繕工作,並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居實行統一授牌保護;此外,麗江市古城保護管理局先後投入6307萬元用於古城數字化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對古城的監控保護,目前,古城核心區域內的全球眼視頻采集點已達90個。
在保護工作中,麗江市還通過建設旅游服務中心、設置旅游咨詢電子觸摸屏、規范引導標識、實施國內領先的麗江古城無線語音導覽系統,使麗江古城旅游服務設施不斷完備,步入了全國先進行列。同時,通過實行商業經營行為准入制度,合理布局商業網點,科學設置6條古城游覽線路,進一步拓寬了古城游覽空間。科學的規劃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完善,有效促進了古城文化遺產的保護。
為切實解決古城保護、管理資金缺乏問題,實現“以城養城”,麗江市除了爭取銀行信貸支持外,積極創新資金籌集體制機制,通過征收古城維護費和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不斷提高古城保護管理的資金保障能力。古城管理部門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對古城內的部分直管公房和經營用房實行公開競租,不僅解決了公房修繕資金短缺問題,還增加了房屋租金收入。2011年,麗江古城公房租金收入達3162萬元,為實現古城有效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