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清代古建彩繪的繼承與發展達到了頂峰

清代古建彩繪的繼承與發展達到了頂峰

日期:2016/12/14 22:02: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清式古建彩繪都是在明代彩畫基礎上發展成程式化的完美彩畫形式,其程式化程度達到了頂峰,對圖案的布局、設色題材、用金量等都有一套嚴格的等級規定。下面我們就去看看洪雅軒設計師,對於清代古建彩繪的繼承與發展史怎麼樣。

  清式宋錦蘇畫彩畫

  宋錦蘇畫圖案以宋式錦紋為主,三廷的左右兩廷除政府箍頭外,全部錦紋處理,藻頭中部家連個小聚錦,枋心內可繪制片金龍風或人物、山水、翎毛、博古等。

  清式金線枋心蘇畫

  金線枋心蘇畫的主要特點是構建中間一廷不作包袱,而改用枋心,其他部位圖案內容、布局以及工藝技法等項與包袱蘇畫相同。此種彩畫版面屬晚清時期的枋心蘇畫格式。

  清蘇式金線包袱彩畫

  蘇式金線包袱彩畫也稱園林彩畫,畫面題材豐富、形式多變、色彩艷麗,常用圖案有回紋、萬字、聯珠帶、卡子、包袱等,聚錦、池子等多繪有人物、山水、花鳥、魚蟲、動物等內容。

  清式墨線大點金彩畫

  墨線大點金彩畫作法基本與金線大點金彩畫相同,只是所有錦枋線一律采用墨線作法,其他部位的圖案內容、布局技法等項,與金線大點金相同。墨線大點金彩畫的用色、用金量適度,是旋子彩畫中較為完美的一種形式。

  清式金線大點金彩畫

  清式金線大點金彩畫在明代彩畫基礎上發展成程式化的完美彩畫形式,其程式化程度達到了頂峰,對圖案的布局、設色題材、用金量等都有一套嚴格的等級規定。金線大點金彩畫的所有錦紋枋心線一律采用雙線瀝粉貼金,並認色加暈,箍頭作三退死箍頭,盒子作龍草圖案,藻頭作煙琢墨行粉,旋花心等瀝粉貼金,枋心瀝粉片金龍或宋錦圖案,平板枋降幕雲,墊板紅底吉祥草。
 

 

 

  清式和玺彩畫

  和玺彩畫是清代彩畫的最高形式,也稱宮廷彩畫。金龍和玺彩畫是和玺彩畫的最高等級形式,各大線均瀝粉貼金,青綠二色攢退,盒子、藻頭、枋心均為瀝粉貼金,平板枋、墊板均作龍紋片金彩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