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傳說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傳說

日期:2016/12/14 18:39:34      編輯:古代建築史

 

青銅器中饕餮紋

青銅器中饕餮紋

   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凶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是食人”。

    據晉代郭璞注解,此處“狍鸮”即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述異經》說,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陳夢家則進一步說,饕餮就是蚩尤,而劉持平先生的《青銅器饕餮紋質疑》則認為是神農氏。後民間盛有龍生九子之傳說,明代的陸容和楊慎將饕餮列為龍九子之一,這已是一種附會了。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所記饕餮“性好水,故立橋所”,而楊慎的《升庵集》則記之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近現代的研究已經對這種獸面紋是否就是饕餮紋產生了質疑,只是由於長期以來的傳統稱謂才導致了饕餮紋的盛行。

     現在的很多青銅器學家和古歷史學家都稱青銅器皿上的“布局為: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成獸面形象,大眼、有鼻、雙角,通常沒有下唇。也有使用兩個夔紋對稱排列”的紋路稱為獸面紋而不再使用饕餮紋。不管是饕餮紋或是獸面紋,商周青銅器上這種概括誇張的動物紋飾和造型都呈現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氣氛和力量,李澤厚先生稱之為“獰厲的美”。

     它們之所以具有威嚇神秘的力量,是因為這些象征符號指向了某種似乎是超世間的權威神力。這些鑄造刻飾,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一種無限的、原始的、還不能用概念語言來表達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觀念和理想,配上那沉著、堅實、穩定的器物造型,極為成功的反映了那進入文明時代所必經的血與火的野蠻年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