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陵邑-西漢帝陵帶動的富庶繁華

陵邑-西漢帝陵帶動的富庶繁華

日期:2016/12/15 2:05: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陵邑-西漢帝陵帶動的富庶繁華

  西漢繼承秦朝制度,建造大規模的陵墓,往往一陵役使數萬人,工作數年。這些陵墓少數位於渭水南岸,多數在鹹陽以西渭水北坂上,地位高敞,陵體宏偉,遠望極為醒目。西漢陵墓的制度是:“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用地七頃,方中用地一頃;深十三丈;堂壇高三丈,墳高十二丈”。又,“方中百步,已穿築為之城,其中開四門,四通,足放六馬。然後錯渾雜物、桿漆、缯绮、金寶、米谷及埋車馬虎豹禽獸。發近郡卒徒,置將軍尉侯,以後宮貴幸者皆守園林”。其內部構造為“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內:梓棺、柏黃腸題湊”。這些記載,仍屬土圹、四出羨道、木椁的傳統制度。

西漢帝陵

  地面今所見唯有高大陵台,是承襲秦制陵墓的形狀,累土為方錐形而截去其上部,即所謂“方上”。最大的方上約高20余米。

  各陵有享殿,所謂事死如生,每日獻食;這即形成後世“下宮”制度。

  漢陵各設陵邑。漢長安城的東南與北面設置了七座城市-陵邑(長陵、安陵、霸陵、陽陵、茂陵、平陵、杜陵),這些陵邑都從各地強制遷移富豪之家來此居住,用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政權的控制。陵邑的富戶常勾結官吏,囤積居奇,飛揚跋扈。他們的子弟是些喜在長安鬧事的纨绔公子,被稱為“五陵少年”。陵邑的規模也相當大,如長陵(漢高祖陵邑)有5萬戶,茂陵(漢武帝陵邑)有6萬戶(一說為27萬口)。

  陵邑制度也為後世繼承,作為保衛、供奉、管理陵園的措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