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封侯”的故事
日期:2016/12/15 0:24:0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山東濟寧金鄉縣星湖公園內,有座仿古建築——文淵閣,文淵閣的四周有24 根柱子, 這些石柱都是明代雕刻的。柱子是原金鄉縣五裡後的一座大廟上的,“文革”期間,大廟被拆除了,石柱保存了下來,後來文淵閣建設,又重新派上了用場。
每逢節假日,都會有很多游客,來文淵閣參觀。在其東面的柱子,也是大家必看的一個項目。每次看完之後,游客們都會哈哈大笑,拍照留念,很多游客還都是慕名而來。那麼柱子上到底雕刻的是什麼呢?
原來,在一根石柱上,雕刻著:在一棵銀杏樹的樹枝上,掛著一個碩大的馬蜂窩,其中一只猴,拿著一截樹枝,小心翼翼地去捅馬蜂窩,兩只馬蜂在蜂窩上嗡嗡盤旋,另外兩只馬蜂追趕著做抱頭狀逃跑的另一只小猴子……圖案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很是惹人喜愛。這裡面有什麼寓意嗎?
原來,在古代,人們都非常喜歡猴子,認為猴不僅是靈性可愛的動物,也是十分吉祥的靈物,一直是古人“福祿壽禧”四吉中祿的部分,象征官運亨通。“猴”與“侯”諧音,侯是古代爵位, 在《禮記·王制》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侯是僅次於“公”的爵位,五等貴族爵位的第二等級,這裡泛指達官權貴。這一圖案運用了“猴”與“侯”同音,“馬蜂”與“馬上就封”的隱喻等手法,寓意功名指日可待,馬上可以封侯。
馬上封侯是漢族傳統寓意,最早起源於漢代,從山東鄧廟出土的畫像,陝西西安南郊缪家寨、河南南陽市出土的陶塑,可以證實它們都利用“猴”字的諧音,博取“得爵封侯”的彩頭。運用“蜂”與“封”諧音,“馬蜂”為馬上就封之意。到後來,往往也把馬背上坐只猴子畫在一起,寓意也是馬上封侯之意,一個猴子背著一個猴子就成了“輩輩封侯”。
(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