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古代的香道文化

中國古代的香道文化

日期:2016/12/14 22:01:0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香道與茶道和花道並稱為三雅道。“花道”“茶道”“香道”都與中國剪不斷理還亂,日本將之化為生活的藝術,從貴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細節中,至今仍生機勃勃,而在我國,由於傳承和歷史的原因旁落,令人遺憾,若尋訪這些雅道還要到鄰邦去。


所謂香道,是一種以“樂香”為道藝的高雅藝術,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穎悟,通過訓練讓內心澄明,至清無垢,不斷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它可令人們追今撫古,思慕先賢,沉浸於美妙無比的寂靜之中。香道講究靜觀不語,人們隨著袅袅升起的輕煙,感悟人生的奧義。“香道”與“茶道”猶如孿生姐妹,同樣講“和靜清寂”,古人常把斗香、品茶、繪畫、插花等結合起來,創造出豐富的藝術雅趣。




人們普遍認為,唐代鑒真和尚東渡,不僅把佛教傳到日本,同時帶去了品香文化。在奈良時代,香主要用於佛教寺廟禮儀,那時熏香的方法稱燒香、供香,當時也用於宮廷典禮、熏衣或令室內芬芳。平安時代,香料悄悄走進了貴族的生活,伴隨著國風文化的興起,焚香成為貴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們根據不同時間、場合選擇不同的香品,當時香的主要用途限於熏物。將各種香木粉末混合,再加入炭粉,最後以蜂蜜調和凝固,這就是所謂的“熏物合”。.

隨著時令更替共制六種熏香——“梅花”“荷葉”“侍從”“菊花”“落葉”“黑方”——這都是因貴族的嗜好所需而制,當時的宮廷文學有不少關於香的記載,其中有個駭人聽聞的故事,就是小野語呂夫人用香藥使不忠的情人心理錯亂而死去,將香的傳奇發揮到了極致。


紫式部在其代表作《源氏物語》中寫光源氏與夫人們在紅梅飄香的季節裡舉行比賽,各家根據秘方制造熏香,選擇在下雨天是由於在潮濕的空氣裡,香味比較容易揮發。熏香展示評定結束後,宴會開始,熏香的氣味飄蕩在空中,在美妙音樂映襯下,大家沉醉在愉悅中。
據說習練香道,光是“聞香”就要練一年,第二年才練香灰造型,第三年進入綜合練習,經過四年才給“初傳”證書,晉級到師范“皆傳”級需要15年,升到“奧傳”一級則需要25年至30年。長期枯燥的練習,主要是磨掉內心的焦躁,培育沉穩堅韌的心性,在修習中剔除急於求成、超勝他人,欲獲取贊美,掩蓋錯誤的種種心態。在現代生活中體驗香道,可調動心智之靈性、調和身心、怡情助興,通過用香來消除工作上的精神壓力、放松身心等。習者從香煙缭繞升騰而消失於無形中,感悟世事的無常,通過聞香創造各自心中的景象,以求得精神的安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