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故居
日期:2016/12/14 18:50:21   編輯:古代建築史 位於體育場路17號及錦帆路8號,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章太炎(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著名學者,名炳麟,字枚叔,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入杭州诂經培捨從俞樾學習經史。二十六年,因唐才常起義事受牽連,被清廷追捕。於二十六年避地蘇州,經友人介紹受聘至東吳大學執教,住垛絲橋頭,"朝出暮歸,在講堂中萃精聚神","時以種族大義訓迪諸生"。選被江蘇巡撫以"言論恣肆"為由,興師問罪,擬加逮捕,迫使茸太炎於二十八年春流亡日本。
1932年秋,章太炎應金松岑邀請來蘇州講學,先在大公園圖書館、北局青年會、三元坊滄浪亭等處,少長鹹集,群賢畢至。李根源、張一麟建議在蘇州成立一個講學組織,乃於1933年成立"國學會"。由此章太炎決意遷蘇,奈無適宜房捨,偶而途經錦帆路,見有行將落成的新式樓房一所,井知房主即將遠行,乃以2.8萬元的造價購得,遂於1934年秋舉家自滬遷蘇定居。"章氏國學講習會",亦於同年正式在新居成立。
章太炎故居當年被稱"章園",大門朝南在宋衙弄,後門朝西在錦帆路。院內有前後兩幢西式二層育青磚樓房,分別為章太炎著述、藏書、會客和全家生活起居處所。
"章氏國學講習會",以章太炎為主講,王小徐、蔣竹莊、沈瓞民等為特別講師,開講諸子、小學等。各省學子幕名負笈來蘇求學者發展至500多人。遂由夫人湯國梨出面購得屋後空地10余畝,營建二層樓兩幢,面闊均為五間,作為講習會課堂與宿捨。原侍其巷房捨作為預備班之用。短短數年,講習會造就了不少文字、音韻、訓诂等方面的人才。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於寓所,因戰事日緊,無法安葬,靈樞權厝在章園的防空洞中。1937年,著名畫家張善資同弟張大千為章太炎畫像,年邁的愛國老人馬相伯題以陳子昂詩"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李根源請蘇州集寶齋刻成碑,抗戰勝利後立於章園中。靈樞於1955年4月遷葬杭州西湖南屏山下,與明未抗清英雄張蒼水之墓為鄰。碑刻仍留原處,作為衣冠冢,以存紀念。
章太炎故居的前後兩幢樓房,幾經轉手,後為機關使用,建築尚完整,惟於80年代初在原二層上各加蓋一層。北部之"章氏國學講習會"建築已不復存在,改建平房五間,現為章氏後裔所居。章太炎衣冠冢及碑刻即在平房東側。
推薦閱讀:
晨光下的歙縣古城
考古學家在埃及綠洲發現3500年前古城遺址
六安王漢墓爛尾皆因某無利可圖
考古專家:中國是世界四大農業起源中心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