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地方民族建築風格(前四類)
日期:2016/12/15 0:28:12   編輯:古代建築史
由於我國古代建築的功能和材料結構長時期變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時代風格的主要因素是審美傾向的差異;同時,由於古代社會各民族、地區間有很強的封閉性,一旦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或各地區民族間的文化發生了急劇的交融,也會促使藝術風格發生變化。
中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地區間(特別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和山區)的封閉性很強,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築都有一些特殊的風格,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8類。
1、北方風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龍江以南的廣大平原地區。組群方整規則,庭院較大,但尺度合宜;建築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頂曲線平緩;多用磚瓦,木結構用料較大,裝修比較簡單。總的風格是開朗大度。
2、西北風格。集中在黃河以西至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地區。院落的封閉性很強,屋身低矮,屋頂坡度低緩,還有相當多的建築使用平頂。很少使用磚瓦,多用土坯或夯土牆,木裝修更簡單。這個地區還常有窯洞建築,除靠崖鑿窯外,還有地坑窯、平地發券窯。總的風格是質樸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許多清真寺,它們體量高大,屋頂陡峻,裝修華麗,色彩濃重,與一般民間建築有明顯的不同。
3、江南風格。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河網地區。組群比較密集,庭院比較狹窄。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很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築(一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致富麗,雕刻彩繪很多。總的風格是秀麗靈巧。江南風格。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河網地區。組群比較密集,庭院比較狹窄。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很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築(一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致富麗,雕刻彩繪很多。總的風格是秀麗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