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獨在異鄉為異客 ——百年滄桑風雨三晉會館

獨在異鄉為異客 ——百年滄桑風雨三晉會館

日期:2016/12/15 0:16: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前  言
 
 

明清以來,商品經濟逐漸繁榮,從事商業者日漸增多。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從商者開始以天然的鄉裡、宗族關系為紐帶,漸次形成商幫,而商幫之中又以山西晉商最為興盛。山西商人常利用天然的地域、宗族關系以對抗其他商幫,為維護自身利益,他們常在商業繁榮、往來便利、商賈雲集之地開設會館,以資聯絡鄉情、討論商情、救濟同鄉。從1656年到1888年,晉商所建山西會館多達500余座,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及商業重鎮。

 

 

1漢口山陝西會館

 

 


湖北漢口山陝西會館,始創於康熙二十二年,毀於鹹豐四年戰火之中,又於光緒二十二年重修。時入會商號已近千戶,重修會館募捐時一次募得白銀二十四萬兩,有商戶如長盛川、德巨生、興泰隆等,捐款皆逾千兩。據《漢口山陝會館志》記載,重修新會館由春秋樓、花園、七聖殿、後湖、財神殿、呂祖閣、魁星樓、啟聖祠、門樓、文昌宮、天後宮、正殿等組成,氣勢宏偉,層疊第次,蔚然大觀。此處會館是當時漢口諸多會館中最大的一座,其舊址應位於今武漢市漢陽區循禮門附近,然抗戰時期再遭日軍飛機轟炸,毀於一旦,僅剩館志一篇、建築規劃效果全圖一幅、黑白照片一幀及石碑兩塊。當時商號多以所營貨物為名,少數以姓氏或籍貫名之。目前所知會館中有水煙幫、土菓幫、陸陳幫、藥材幫、棉花幫、紅花幫、油核桃幫、均州煙葉幫、聞喜幫、雅幫、紅茶幫、盒茶幫、捲茶幫等。

 

2張掖山西會館

 

 

甘肅張掖會館始建於清雍正二年。會館結構對稱,中軸線上分布著大殿、配殿、廂房、鐘鼓樓、牌坊等,高低錯落,氣勢雄偉,頗具三晉特色。大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築,目前保存完整。解放前曾在前院設私立民勤小學,館捨至今保存完好。

 

3安陽縣山西會館

 

 


河南安陽縣山西會館始建於清代,位於安陽縣水冶鎮,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後一次重修在清乾隆十六年。該建築布局嚴謹,氣勢恢弘,然而數百年過去,這座文保單位如今似乎被人遺忘,受損嚴重。主體建築原有山門、戲樓、鼓樓、鐘樓等,現存完整的只有關帝殿3間,為硬山頂式,東配殿有3間,損毀嚴重。

 

4保定山西會館

 

 


該會館為河北保定八大會館之一,八大會館分別為中州會館(也稱河南會館)、安徽會館、浙紹會館、湖廣會館、四川會館、山東會館(也稱山左會館)、三晉會館(也稱山西會館)、雲貴會館。

 

5窯灣古鎮山西會館

 

 

江蘇窯灣古鎮山西會館位於窯灣西大街。相傳康熙年間,清兵在山西施行“圈田令”,一批山西移民因此來到窯灣,在千年古槐和關帝廟邊安定下來。由於關羽是山西人,他們希望關老爺能保護同鄉難民安居樂業,便集資在關帝廟建山西會館。清乾隆年間,山西會館主事闫一忍在關帝廟外加建孔聖殿、岳王殿,並在院中建鐘鼓樓。1920年,山西會館改為邳縣第二小學校,解放後改為新安縣窯灣區小學本部,1958年又改為新沂縣抗美小學。現保存東廂樓5間,後改為綠豆燒酒廠。

 

 

6北京山西會館

 

 

永樂十三年,科舉考試地點隨遷都而到北京。山西考生有來京應試或是落榜後要留京准備下一屆科舉卻無力負擔的,同鄉大戶和在京商號就合力集資購買幾間空房供同鄉考生暫住備考,此為北京山西會館的雛形。明代中期,山西蒲州萬泉人、兵部左侍郎賈仁元將自己的宅院改建為山西會館,以此接濟、聚攏同鄉。據清光緒年間《順天府志》記載,北京的各省會館多達445所,其中由山西人建立的就達到50所,占到京城會館的十分之一強,多集中在商業活動最密集的崇文、宣武兩個區。北京現存山西會館中,最有名的建築無疑是陽平會館的戲樓,這座戲樓早在1984年就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7襄陽樊城山陝會館

 

 

湖北襄陽山陝會館位於樊城磁器街西端的市二中校內。目前,會館山門照壁、石獅、鐘樓、鼓樓、過殿、大殿保存完好,主要格局尚存,館內所存自建修以來的 17 通碑刻也較為完整地反映了山陝會館的發展沿革。康熙三十九年,山陝商人在此募捐集資修建“關帝廟”。後來隨著山陝商人的發展壯大,康熙五十二年增建拜殿、正殿及戲樓,擴建山門,增建門面。乾隆三十九年,又新建了祭祀天、地、水諸神的三官殿。乾隆五十七年,重修會館院牆。嘉慶六年,重修山門、門面和戲樓,正式改稱“山陝會館”。道光三年,再次重修山陝會館。”至此,這處神廟與會館相結合的建築群總面積達到了數千平方米,殿閣樓堂 100 余間,規模之大,居全城各會館之首。

 

8武威山陝會館

 

 

武威山西會館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會館巷。該會館分為南、北兩個院落。北院主要由照壁、山門、戲樓、左右廂房、關聖殿和春秋閣構成。南院東側有一座與北京天壇回音閣相似的圓形建築,在武威古建築中顯得別具一格。然而時至今日,該會館已蕩然無存。僅據《林則徐全集·日記》記載,1842年秋,林則徐貶谪新疆途經武威時,與武威地方名流酬唱應和,曾為陝西會館書寫過“浩氣凌霄”一塊贊匾。

 

 

9新疆山西會館

 

 

清政府平定新疆的戰爭前後七十八年,歷經康雍乾三朝。在此期間,山西商人積極供應軍需,因而隨軍貿易,進入新疆。在烏魯木齊、奇台、巴裡坤、焉耆、伊犁等地都先後修建了山西會館和山陝會館。

 

 

10成都山西會館

 

 

四川成都山西會館舊址位於古中寺街中段,整體占地面積較大,正殿塑有關公、關平和周倉像,會館左邊和左後邊還有很多兩層磚木結構住房。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山西會館一度淪為軍閥駐兵之地。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出資將毀壞嚴重的會館修繕一新,辦成古中寺街小學,而小學的第一任校長亦是馮姓山西人。1958年,政府在古中寺小學舊址上建成成都市少年之家,即今青少年宮的前身。

 

11大汶口山西會館

 

 

該會館座落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駐地西南門裡路西,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館分南、北兩院,北院為關帝廟,南院為戲樓院,總面積達2283平方米。大汶口山西會館是清乾隆二十四年在關帝廟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由於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壞,大殿等主體建築坍塌,其他建築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2012年2月22日,大汶口山西會館維修竣工,終於重現其300年前的風采。

 

12多倫山西會館

 

 

內蒙古多倫縣山西會館位於多倫淖爾縣城西南,被稱為“塞外商埠”,是當時內蒙古地區唯一的外省會館。多倫山西會館始建於乾隆十年,由四進院落組成,有牌坊五座,大山門、下宿、大戲樓、鐘鼓樓各一座,以及正大殿、配殿、二山門、東西長廊、東西廂房、耳房等。大牌樓高達數丈,東西兩側各有小牌樓一座,雕梁畫棟,栩栩如生。1933年,愛國將領吉鴻昌攻克多倫後,曾在山西會館內召集萬人大會,宣傳抗日主張。山西會館在“文革”中損毀嚴重,後來被縣皮毛社收作廠房。2000年前後,曾多次修葺。於2006年被評為全國文保單位。

 

13海城山西會館

 

 


遼寧海城山西會館位於海城市內,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海城縣志》記載,山西會館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民國三年重修後又改為關帝廟。由於受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該建築東西配房、戲台等破損嚴重。1989年,被評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4館陶山西會館

 

 


山東館陶山西會館位於館陶古城西南的小西街北側,《館陶縣鄉土志》中有記載,跟據碑文所記,該館為當時經營監當、鐵貨、布莊、雜行、錢店等的山西商人於光緒三十四年籌建。清鹹豐十一年,受到始於冠縣的五大旗造反事件波及而毀於一旦。直至清末興辦學堂,人們才將會館遺址改為西街初等小學。

 

15輝縣山西會館

 

 

河南輝縣山西會館位於輝縣市區南關大街西端,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嘉慶年間陸續修葺擴建。會館現存建築有大門、二門、戲樓、拜殿,兩側有配樓、鐘鼓二樓、東西廂房和兩配殿。解放後,一直由商業部門占用,近年來,為輝縣市商貿局所在地。2000年被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輝縣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商貿局遷出,交由文物部門管理。

 

16郏縣山陝會館

 

 


河南郏縣山陝會館位於西關大街,建於清康熙三十二年。會館坐北朝南,大門兩旁站立一對高大石獅。迎門是一座照壁,館內有前後殿、戲樓、鐘鼓樓等建築。進門是三間面北戲樓,戲樓建於會館的山門之上,台下為出入會館的通道,歇山式台頂。從2007年11月15日起對郏縣山陝會館進行重修。戲樓和鐘、鼓樓於2008年1月15日重修完畢。現在當地相關部門已決定將山陝會館申報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徐州山西會館

 

 

江蘇徐州山西會館位於徐州雲龍山東麓。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內有關聖殿、財神、福神殿、火神殿、戲樓等建築。文革期間,山西會館遭到嚴重破壞。1995年對山西會館進行修繕。現在山西會館有關聖殿、南北配殿、戲樓等。1987年11月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開封山西會館

 

 


河南開封山西會館全稱山陝甘會館,坐落於開封市徐府街中段路北。會館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年,坐北向南,門前有一座雕磚砌成的大照壁,高約二丈,上蓋黃綠琉璃瓦,正面磚刻透雕山石、人物、花鳥、花果、博古等圖案,背面正中嵌有一塊五尺見方的石雕,外方內圓,浮雕雙龍戲珠,四周十二條小龍相對盤繞,外層有花紋摟圈。山陝甘會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該會館建築藝術別具風格,其中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琉璃制品,堪稱清代雕刻藝術的珍品。

 

19亳州山西會館

 

 


河南亳州山西會館建於清順治十三年,為山西藥材商人籌資興建,乾隆五年重建。會館大門為三層牌坊架式,仿木結構,水磨磚牆上鑲滿磚雕,有人物、車馬、城池、山林、花卉、鳥獸等,琳琅滿目。最後一次彩繪是在光緒十八年,以彩繪中落款為證。

 

 

20漯河山西會館

 

 


在1945年9月20日,由劉峙召集了駐漯部隊部分長官、地方官吏和日軍投降代表,在漯河山西會館舉行受降儀式。現在為中學,其他消息不祥。

 

21天水山西會館

 

 


甘肅天水山西會館以前山西會館還有個牌坊,此牌坊始建於清嘉慶十七年,原在山西會館內,1985年遷到甘谷縣十裡鋪鄉五裡鋪村大象山下。1987年,甘谷縣文化館調查。1989年,甘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面闊3間,通長10米,進深3米。4柱8叉手承托屋面。

 

22社旗山西會館

 

 

河南社旗山陝會館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山西會館,修建於清中期,後不斷擴建修葺,曾受捻軍的破壞。1869年,山陝同鄉會和地方各商號再次自發捐資,重修會館。十來座建築物屋頂均鋪以綠琉璃瓦,以黃琉璃瓦組成菱形圖案點綴其中,顯得錯落幽深而又雍容華貴。如今,山陝會館被建設為社旗縣博物館。

 

23周口山西會館

 

 


清康熙三十二年,在山西商人張在天的牽頭下,山陝會館向會員們大力集資,開始了長達159年的周口關帝廟擴建工程。直至鹹豐二年,關帝廟全部落成。這座關帝廟,東西寬120米,南北長190米,面積達21600平方米,氣勢恢宏,樓捨壯美,是周口最著名的建築。

 

24李集鎮山西會館

 

 

江蘇李集鎮山西會館又稱南會館,故址在現李集中學院內,會館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據秦王李世民主簿李景新著《潼濾賢述》記載:征高麗之時,唐太宗遣兵分北、東、南路往征,其中南路兵馬是從山西調動的。由於南路軍是後續兵馬,抵潼濾後奉旨留下一部分編草為廬,屯墾待命,而留下的這些軍士多為山西省曲沃人。數年後,高麗平定。太宗回朝命李景新赴各營盤核點糧物時,驚見潼濾山水如畫,景物怡人,由曲沃至潼濾之兵農、漁、工、商皆有成,不思歸。感歎之余,由之。於是,眾軍士正式解甲歸田,集資在潼濾小南門外路左建一“山西會館”定居下來。該會館後來以經營藥材為主,銀錢豐足,因而館捨建得極精致。

 

25蘇州山西會館

 

 


江蘇蘇州晉會館又稱山西會館,清乾隆三十年建於山塘街半塘畔,鹹豐十年被毀,民國初於此建新館,現存面積六千平方米。門前原有河埠和隔河照牆,五十年代填河時拆除。1958年起,先後歸化工塑料廠等多家工廠使用,部分散為民居。1983年起全面大修,並移建正殿,重建庭園,至1986年原貌基本恢復。同年10月,作為蘇州戲曲博物館館捨對外開放。

 

26聊城山西會館

 

 


山東聊城山西會館始建於康熙年間,是由山西太原府、汾陽府商人集資興建的,其前身為明崇祯年間山西商人朱之運、梁儒英集資修建的“金龍大王廟”。建國後,該館仍存山門及殿庑數間,山門上書有“乾坤正氣”四字。目前,該館是山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山西會館,1988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7禹州山西會館

 

 

清康熙年間,山西藥商在城西北隅建成“山西會館”,是為禹州四大藥幫會館首創建築。會館由廟院和配院兩大部分組成。廟院為祭祀活動之地,由山門、戲樓、東西廂房、拜台、拜殿和大殿組成。館內布局嚴謹,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清乾隆二十九年,山西藥商在緊臨會館處購地,擴大了會館建築規模。道光二年十一月,晉豫藥商聯合募集資金,建成山西會館廟門、壁牆、環垣、道院和庖廚。清道光六年集資重修關帝廟,新創山西會館鐘鼓樓,改建廟門、壁牆、環垣,金妝神像,整茸殿宇,重修道院、庖廚。1944年,禹縣淪陷,日軍恐遭八路軍襲擊,在山西會館建起內城據點。日軍投降後,山西會館一度為私立光復中學校址,後為禹州市第二高級中學校址。2000年12月27日凌晨,山西會館藥王殿被扒掉,剩下的配殿、東西廂房、戲樓、山門也於2001年1月被拆除,整個“山西會館”無存。

 

28山東張秋山西會館

 

 


山東張秋山西會館建造於康熙三十二年,為山西商人集資所建。山西會館位於張秋鎮南街、古運河西岸,建築形式為四合院,坐北朝南,青磚砌體,灰瓦覆頂,建有正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大門與戲台成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戲台,下層為大門,大門前臉上鑲有石匾“乾坤正氣”。目前為聊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古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申遺點。張秋鎮山西會館(關帝廟)現存大殿、東西耳房及戲樓,由於年久失修,梁椽腐朽坍塌嚴重,雨季大殿有倒塌的危險。當地政府正在全力維修山西會館,用以展示張秋古鎮豐厚的歷史底蘊,為古運河申遺提供有力的實物憑證。

 

29三家店山西會館

 

 


北京三家店山西會館位於三家店東街與中街的交接處,為清乾隆年間琉璃燒造皇商趙邦慶所建。1921年,因橋道會的議事員多為山西籍人氏,橋道會的議事場所則被稱為山西社公議局,後發展擴大為山西會館,成為當地山西籍人氏的議事公所。新中國成立後,三家店的山西會館成為小學校址,會館的建築也得到了重修,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30天津山西會館

 

 


天津山西會館位於天津市原鍋店街的西頭,大門坐北朝南,西至范店胡同,東至近仁裡,北至侯家後,是南北長東西短的長方形,占地約十畝。“會館”原正門上圓下方,上嵌有“山西會館”四字匾額,再上為門樓的八角窗戶。“會館”正門兩邊建有兩層樓的門面十大間,靠東邊有通往“會館”內部的便門。由正門向裡走,經過道進入二門,由戲樓下直通戲樓大院,戲樓左右建有鐘鼓樓。民國後,會館改建為學校,將關聖大殿及東西配殿都改為教室。1960年山西會館全部改建,只留下後院的禮堂和臨街的門面和正門。2000年初,由於估衣街整體拆遷改建,只將原鍋店街上的“會館”正門的門洞、祁藻題寫匾額和門樓作為古建築保留下來。

 

31瓦房店山西會館

 

 

陝西瓦房店是任河和渚河的交匯之地,上通巴蜀,下接荊湘,有北五省會館一座,今五廟六館僅完整保存一館,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2辛集山西會館

 

 

會館舊址位於河北辛集,毀於文革期間。近期,在原山西會館遺址發現了一通立於民國七年的會館記事碑。

 

33唐河源潭山陝會館

 

 


唐河源潭山陝會館又稱關帝廟。前院東西分豎鐵旗桿各一,用生鐵鑄成,六稜柱形,高約75米,底座有生鐵鑄獅子各一尊,背馱旗桿。現廟內僅剩大殿、東西配殿、東廊房和鐵旗桿。1987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微信號老家山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