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台兒莊古城的復活之路

台兒莊古城的復活之路

日期:2016/12/14 18:43: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城夜景

古城夜景

台兒莊古城黃金周游人如織

台兒莊古城黃金周游人如織

    保護恢復後的古城又堪稱一個神話。它不僅再現了當年“天下第一莊”的繁榮景象,使獨具地方特色的運河文化、大戰文化、民俗文化綿延不息,而且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拉動作用,實現了一座古城華麗轉身的同時,彰顯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雙節8天長假裡,棗莊市台兒莊古城接待游客數量持續攀升,呈“井噴”之勢,黃金周各景點累計接待游客已突破50萬人次,再現“一河漁火、十裡歌聲、夜不罷市”的繁盛景象。

    運河沿線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台兒莊歷史悠久,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盛於明清。清代《峄縣志》記載:“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被乾隆皇帝稱為“天下第一莊”。

    台兒莊古城是大運河沿線城鎮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處古城。台兒莊地處南北過渡帶,是運河上重要的“水旱碼頭”,各路商賈雲集於此,使台兒莊運河文化成為匯集東西南北、融貫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集晉派建築、徽派建築、水鄉建築、閩南建築、歐式建築、宗教建築、嶺南建築、魯南民居八種建築風格於一體,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世界主要五大宗教及關帝廟、泰山娘娘廟、媽祖廟等中國主要民間信仰的七十二廟宇於一城,現存文物建築7處(關帝廟、土石駁岸500米、胡家大院、捷豐布行、清真寺、南清真寺、中和堂藥店)、保護建築24處、歷史建築17處、風貌建築106處,形成了千裡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鮮明文化特征。

    台兒莊古城是運河文化的“活化石”。大運河棗莊段主要包括□運河棗莊段、伊家河,全長約70.7公裡,其中□運河棗莊段長40.5公裡,伊家河長30.2公裡。該段大運河是大運河一線著名的“閘河”,也是山東省唯一一段至今仍在全線通航的運河,現存閘、碼頭等各類水利工程設施共計14處,擁有京杭運河唯一一處水工設施完備、風貌遺存完整的6裡古運河,唯一的3華裡明清時期的古駁岸,唯一的13個明清時期的古碼頭,唯一能夠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纖夫村,是最後一段活著的古運河,成為運河申遺最重要的節點。

    台兒莊大捷使台兒莊再一次名揚天下,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作為世界著名的二戰紀念城市,台兒莊有53處戰爭遺跡保存完好。專家論證後認為,台兒莊和華沙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座因戰火毀壞可以作為人類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此外,台兒莊古城較好地保存了傳統水系和街道空間格局,老百姓築台而屋,隨汪而居。城區內分布著18個大小不一的“汪塘”和30裡的水街水巷,明溝暗渠把這些汪塘串連在一起,與古運河相通,形成縱橫交錯的水系、水網,是中國傳統城池空間格局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國家首個文化遺產公園

    台兒莊古城的保護和利用,受到了省、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省級文物主管部門下發《台兒莊古運河、古鎮文物保護意見書》,就恢復古城的歷史風貌提出“保留原有街道空間格局,沿河設置商業店鋪,在歷史街區外設傳統歷史風貌保護帶,保護帶內的建築為兩層民居建築;改善市政公用設施和環境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組織省考古所和省文保中心對重要遺址進行針對性的考古試掘。

    棗莊市委、市政府由陳偉掛帥,專門成立了台兒莊運河古城恢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提出打造“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城市品牌的戰略目標。棗莊市政府還專門成立了古城搶救保護機構,在古城遺址區開展前期資料收集整理工作,搜集各種文物資料、老照片等,揭開古城歷史的真實面紗。用3年多時間,查閱了30余部地方史志、300余部運河史料、2000余件戰地史料。從國內外搜集到380多張台兒莊的老照片和一些影像資料。在此基礎上,邀請一流的規劃、古建、文化、旅游專家,博采眾長,繪制出古城風貌圖,詳細和清晰地勾畫出古城古貌。

    規劃後的台兒莊古城面積2平方公裡,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規劃設計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容積率0.74,總投資48億元。截止到目前,古城保護和恢復已完成4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累計投資達39億元。

    台兒莊古城的保護和利用受到了國內外領導和專家的普遍贊譽,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國家首個文化遺產公園,被文化部批准為中國非遺博覽園,還被國台辦確定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也於9月在台兒莊古城隆重舉辦。

    一座古城的華麗轉身

    保護恢復後的台兒莊古城,不僅再現了當年“天下第一莊”的繁榮景象,使獨具地方特色的運河文化、大戰文化、民俗文化綿延不息,而且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拉動作用,實現了一座古城的華麗轉身。

    台兒莊古城作為棗莊二日游活動的龍頭景區,准確定位,大力營銷,瞄准國內重點客源城市進行宣傳促銷,成功塑造了“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和“天下第一莊”的品牌形象,於2010年五一試運營以來,接待游客已近400多萬人次。2010年11月20日,台兒莊古城順利通過國家4A級景區驗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節節攀升。

    台兒莊古城的重建,在棗莊市的轉方式、調結構和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實踐中發揮了重大作用。2010年棗莊全市三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三產增加值高於全國10.5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去年棗莊全市新增10萬就業人數中,有8萬人來自於文化旅游產業。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4.8和2.7個百分點。文化產業綜合收入由2008年的23億增加83億元,增長了3.6倍。2005年到2010年萬元GDP能耗降低了23%。

推薦閱讀:

北京古風遺韻中的600年府學

福州丁戊山和孝義巷

上海大夫坊為誰而建?

官渡古鎮“復活”非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