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鎮老漢 刷藝人生

古鎮老漢 刷藝人生

日期:2016/12/14 9:54:05      編輯:古代建築史


每天堅守制刷作坊的黃崇友已成為李莊古鎮的一道風景
 

    長江之濱的宜賓李莊,素有“萬裡長江第一古鎮”的美譽。其建鎮歷史迄今已有1460多年。除了世人熟知的諸多看點外,這裡還有不少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令人大開眼界,“刷癡”老人黃崇友的制刷技藝便是其中之一。

    依循當地人的指點,穿過古鎮彎回曲折、古色古香的巷弄石道,尋覓到黃老漢的制刷作坊。作坊竟然位於抗戰時期內遷李莊的同濟大學醫學院舊址院落之中。在這個偏僻環境中,黃老漢卻把祖傳制刷小本生意搞得風生水起。

    一群游人正圍觀黃老漢現場演練他獨特的制刷技藝。簡陋的工作台上,排放著各色棕絲和精選的豬毛,一排打好孔眼的刷身有序擺放,地上放著一卷團好的繩索。黃老漢用他的右腳趾挽住繩索的下端,右手牽出繩頭,左手握住刷身對准孔眼穿進,然後雙手並用與腳底上下反向配合,用力繃緊,一列棕絲(豬毛)就牢牢地系在刷身上了。如此動作,一氣呵成!有人問黃老漢為何要用腳來拉索引繩?黃老漢不無得意地笑說:“這就是我的家傳技藝,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刷身,光用手去拉索力量不夠,刷毛繃不緊,新刷子用不了多久就會脫線脫毛。用手腳配合繃繩穿孔力氣大得多,做出的刷子緊密緊扣,隨便你咋個刷洗都不得脫毛脫線。”現場圍觀者立馬解囊買了二三十把刷子,3位外國人也加入搶購,床刷、衣刷、鞋刷都入行囊中,伸出拇指誇獎道:“中國工藝刷太神奇了!”

    從黃老漢口中了解到,他一輩子都在從事手工制刷。幾十年來,寒來暑往,他每日都會坐在工作台旁,堅守著這門在現代人眼中枯燥、單調甚至認為“沒有出息”的行業。黃老漢說:“我說不來話,只搞得懂做事要堅持,做人要老實。”幾十年中,他制作的洗衣刷、床刷、鞋刷選料講究,絕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旅游旺季時,黃老漢每日可銷售600至800把手工刷。眼見游人漸多,他還巧妙地把“李莊”兩個字嵌進刷子裡,宣傳古鎮。他告訴記者:“一天不坐在工作台上,不做幾把刷子出來,就感到空落落的。我現在的心願就是有人來傳承手藝,不要弄到我這輩手上失傳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