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大運河北京段遺產保護規劃發布 2014年將申遺

大運河北京段遺產保護規劃發布 2014年將申遺

日期:2016/12/14 20:19:1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我國將於2014年正式進行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為全面協調和長期指導北京段大運河遺產的保護與發展,並為北京運河遺產納入大運河申遺工作奠定基礎,北京制訂完成了《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北京段)》,並由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全文發布。

  目前北京市域范圍內仍存留大量運河遺產,其中河道總長約80公裡,均已喪失漕運功能。
    規劃以“與運河直接相關、地上遺存可見、地下遺址可探、復建文物有審批手續”為篩選原則,最終確定40處物質文化遺產上報國家文物局,同時還確定了11項與北京大運河有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規劃對大運河遺產的保存狀況進行了評估,認為具體遺產點保存狀況普遍較差。為此,規劃劃定了大運河遺產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共分為五類,一類建設控制地帶內只准進行綠化和修築消防通道,不得建設任何建築和地上附屬建築物。地帶內現有建築,應創造條件拆除,一時難以拆除的,須制定拆除計劃和年限。其他幾類建設控制地帶,也分別規定了建築的高度、密度及形制。
    規劃還制訂了大運河遺產的保護措施,包括為不可移動文物設置文化遺產保護標識,進行現狀修整、防護加固、重點修復和環境整治等。
    根據規劃,未來大運河北京段將加強展示功能,確定了四大重點展示景點。包括:白浮泉、引水工程展示點;玉泉山諸泉與甕山泊(今頤和園昆明湖)、運河水源與水櫃展示點;積水潭(今什剎海)、運河水櫃與碼頭展示點;通州城遺產群、運河古城鎮與碼頭展示點。未來還將在有條件地區設置游船線路,比如開辟通惠河游船線路,並適當延長白河(今北運河)游船線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