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昭廟石碑和牌坊額頭

昭廟石碑和牌坊額頭

日期:2016/12/14 18:51: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香山《昭廟六韻》碑(藏文部分)(1780年)

看完西黃寺裡班禅金塔跟前的兩通石碑後,一定要去香山看看那裡的昭廟石碑,因為,它們仿佛是姊妹篇,而且,昭廟的是“姐姐”。

    說昭廟的石碑是“姐姐”,是因為它所承載的,是在六世班禅很健康的時候乾隆皇帝為他寫的頌歌,四十三天之後,大師意外染上天花,在京不治而亡,這樣才有了西黃寺的衣冠金塔和那兩塊碑,後者見證了他的病情和圓寂,是祈壽和蓋棺定論。

    縱觀歷史,在所有的歷位達賴和班禅大師中,受到的贊譽之高之盛莫過於記載在這塊石碑上的,而且永垂不朽,十分了得!

    所以,它應該得到高度重視。

    而且,這種贊頌是站在國家的高度,縱觀天下,以全中華的利益為出發點,關注國家的興亡和社會的旺衰,從而由對一個人的重視擴展到全局,充分顯示了大政治家眼光的犀利。

    乾隆皇帝的《昭廟六韻》是這樣寫的:

    昭廟緣何建 神僧來自遐

    因教仿西衛 並以示中華

    是日當慶落 便途禮脫闍

    黃衣宣法雨 碧嶂散天花

    六度期群度 三車演妙車

    雪山和震旦 一例普庥嘉  

    乾隆皇帝喜歡在自己的詩詞中加注解說,刻石時,注解的字比正文字略小。在“因教仿西衛,並以示中華”之間,乾隆皇帝做了詳細的解說,注解原文如下:“既建須彌福壽之廟於熱河,復建昭廟於香山靜宜園,以班禅遠來祝厘之誠可嘉,且以示我中華之興黃教也。是自谒陵至香山落成,班禅適居此慶落,又,昭廟尚衛地古式為之。衛者,番語謂中,俗謂之前藏。班禅所居後藏乃實名藏,藏者善也。”

    答案一清二楚!

    為什麼班禅來時,要在熱河建須彌福壽寺又要在北京香山建昭廟呢?目的有二:一是為了嘉獎班禅遠道來給皇帝祝壽的誠意,二是為了顯示“我中華之興黃教也”。

    看看,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我中華”!興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是為了我全中華的利益。

    最後一句“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裡的“雪山”是西藏,“震旦”是中國,“一例”是一統,“庥”是庇蔭,“嘉”是美好。

    說得明明白白,西藏是我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庇護於一片美好的天地之中。

    這塊石碑不得了!

    不過,這塊石碑目前的處境並不好,遠比西黃寺那兩塊“下篇”差。

    昭廟毀於英法聯軍的破壞,目前除了外圍牆、牌坊之外,全是一片廢墟,這塊石碑目前是挺立在廢墟之中的。它立在昭廟中一個單獨的小院裡,只是並沒有明顯的標志,好在離大門不遠。從地面柱基上看,原來是有碑亭的,現在,亭子沒有了,石碑任憑風吹日曬,很是悲涼。

    石碑是方碑,南面刻漢文,西面刻藏文,北面刻蒙文,東面刻滿文,漢文是乾隆的御筆。

    這塊石碑亟待妥善保護,環境要整治,亭子要恢復,要立牌說明,要隆重介紹,以昭示天下。

    昭廟外面的大琉璃牌坊居然神奇地完好無缺,可能因為它不可燃吧。這是北京境內最大最漂亮的一尊琉璃牌坊,本身就是個大藝術品。

    神來之筆是它的額匾上有藏文。這也是獨一無二的。正面寫的是“法源演慶”,背面是“慧照騰輝”,立於1780年。230年下來,依然清晰可見,難得難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