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將古村落保護納入法制化

將古村落保護納入法制化

日期:2016/12/14 18:49:50      編輯:古代建築史

    相關條例入列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預備項目

    蘇州古村落搶救、保護工作將納入法制化軌道。昨天上午,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重點督辦代表建議協調會上,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惠明表示,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已將《蘇州市古村落保護條例》列入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立法計劃的預備項目。

    蘇州古村落遺存數量多,形態豐富,保護工作面廣量大。在古村落遺存保護方面,市政府於2003年、2005年相繼出台了《蘇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辦法》和《蘇州市古村落保護辦法》。迄今為止,我市已列入各級保護名錄的古村落共有17個。除此之外,在全市范圍內,還零星散存著一些建村歷史悠久,文物古建築遺存較多,且傳統風貌保護較好的其他古村落。

    據了解,多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古村落保護和利用的有益途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古村落保護與利用仍面臨許多困境。在調查中,徐阿大等市人大代表發現,當前古村落保護的現狀不容樂觀。近年來,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新村建設、舊村改造、道路動遷等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使古村落保護面臨危機。同時,一些古民居中拆舊新建的現象加劇。由於建造時間久遠,且大多為磚木結構,因此一些古民居不同程度存在房屋損壞、屋頂滲漏、封面裂縫等情況,古民居的居民搬遷、外來人口租住日益增多。另外,一些古村落過度商業開發也使古村落保護身陷尴尬。為此,在今年的市人代會上,徐阿大等10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交《加大古村落保護工作力度,搶救吳文化的活化石》的建議,希望盡快出台《蘇州市古村落保護條例》,推動古村落保護工作走上法制化、快速化發展的軌道。建議發揮地方立法優勢,將古建築和古村落保護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保證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為加強對代表建議辦理的督促檢查力度,提高代表建議“辦成率”,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惠明重點督辦關於“加大古村落保護工作力度,搶救吳文化的活化石”的建議。

    昨天的協調會上,市人大常委會召集市政府法制辦、市規劃局、市文廣新局負責人,協調、落實相關部門職責,共同辦理落實這個建議。程惠明要求,各承辦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注重辦理代表建議的質量,努力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

推薦閱讀:

中國寺院之最:建築奇觀山西渾源懸空寺

營造法式卷第二十八 諸作用釘料例 諸作用膠料例

化干戈為玉帛 戰國時期青銅矛

能讓財神爺厚愛的家居風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