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千年古州”遺珍 诠釋現世價值

“千年古州”遺珍 诠釋現世價值

日期:2016/12/14 18:41:34      編輯:古代建築史
    玉林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郁林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郡州歷史,號稱“千年古州”。勤勞智慧的玉林人民在勞動和生活中創造了燦若繁星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歷史的演繹、文明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在深刻地影響著當代經濟社會、改變著人的思想意識、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是具有現世價值的重要課題。

    豐富的文化遺產,寶貴的特色文化資源

    玉林市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繁星、浩如煙海。經過“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兩次文化遺產領域的國情國力調查,我市文化遺產家底基本摸清,從數量、種類和質量上都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文物保護點769處;5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有館藏文物7108件。文化部門將10個門類8300多個“非遺”項目資料收錄編印《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源匯編》。“桂南采茶戲”、“廣西八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有國家級和自治區目代表性傳承人各1人;有市級6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14名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是反映玉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傳承文明和文化進步信息、展示玉林特色嶺南魅力的載體,也是我們開展文化建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須依靠的寶貴文化資源。

    保護優秀文化遺產,接力傳承歷史文明

    隨時光流逝、經風沐雨,一些文物如古建築受時間、氣候和人為因素作用而逐漸破敗受損,一些民間民俗和傳統制作工藝逐漸消亡或失傳,傳統文化記憶有越來越淡出現代生活的趨向,精神文化家園建設漸漸難覓其根、無所依傍,歷史文明的傳承有出現斷層的危機。為扭轉這一現狀,近幾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加大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度,投入大量財力、物力維修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近5年來,玉林市籌集各級文物保護經費3000多萬元,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和“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經略台真武閣、容縣近代建築、龐村古建築群、大成殿、粵東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實施維修改造,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玉州區高山村、“廣西特色文化名村”北流市蘿村的古建築進行整體維修保護,一批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古建築重現昔日風采。目前全市有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玉州區高山村)、4個廣西歷史文化名村(北流市蘿村、興業縣大西村和東山村、博白縣松茂村)。桂南采茶戲和廣西八音先後獲得中央約250萬元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保護經費,全市16名各級“非遺”傳承人每年均獲得一定的傳習補助。在每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遺產日”,各級文化、文物主管部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展示展演活動,努力喚醒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開發利用文化遺產,延續旺盛的生命力

    文化遺產的生命力來源於傳承發展、來源於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影響。因此,對優秀文化遺產,“供起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按照“合理利用”和“活態傳承”的原則加以傳承、開發和利用,讓優秀文化遺產影響現代社會、進入人們的生活空間。當前,玉林市抓文化與經濟結合、依托特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取得了一定成效。容縣整合經略台真武台和近代建築兩處“國保”單位及其他文化資源,文化旅游業發展成績突出,2012年全縣旅游總收入達18.5億元。博白縣芒竹編織技術成熟、歷史悠久,2013年上半年編織工藝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96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我市文物收藏的群眾基礎良好,文化藝術品交流交易有較大的發展空間。2013年9月5日玉林文化藝術城的開業,標志著文化工藝品交易流通模式由自發、零散式向有組織、集中式轉變,文化藝術品交易產業可望得到較快發展。此外,陸續有個人收藏者設立“鐵力木家具博物館”等民辦博物館,有助於豐富“百家博物館”體系。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必須與時俱進。如玉州區的民間書畫藝術、北流的工藝陶瓷、容縣的農民詩歌以及博白縣的采茶戲、雜技等因為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從而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自身的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對寒山誕等民俗,八音、采茶、山歌等仍在民間傳承發展民間藝術形式要加以引導鼓勵。對羽毛畫和茶泡制作生產工藝等社會功能已弱化的“非遺”項目,可嘗試產業扶持措施。總而言之,為更好地彰顯特色嶺南文化魅力,政府、社會和個體要協力,綜合采取召開研討會、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節、產業引導等方式,培育和扶持各類文化遺產形態和項目,讓它們在社會變革中豐富內涵、在時代變遷中創新進步、在發展完善中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的進程中,隨著文化建設重要性地位的提升,隨著人民群眾文化意識的增強,我們定能把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這篇宏大的文章寫好,讓玉林這一“千年古州”和“特色嶺南文化名城”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