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江蘇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亂針繡”,其發源地已被刺繡界共同認定在丹陽。“正則繡”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呂鳳子先生始創的,因其采用的亂針技法故又名為“亂針繡”。
“亂針繡”源於“蘇繡”又超越“蘇繡”,其以針代筆、以色絲為丹青將繪畫與刺繡融為一體,是把畫理與繡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刺繡藝術,作品頗有西洋油畫的效果。其刺繡技法雖亂而不雜、密而不堆,並因其特殊的亂針技法而自成一格,被譽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
“亂針繡”一改以往“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技法,以針線為工具采用長短交叉線條,分層加色手法,將不同方向和不同顏色的直線條,通過交叉、重疊和堆積來表現物體的體積感、虛實感與層次感,同時渲染出前後物體的空間關系及光影、色彩等變化。其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風格獨特,所表現的主體栩栩如生、主題呼之欲出,具有鮮活靈動的立體感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