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三段城牆免費向市民開放

三段城牆免費向市民開放

日期:2016/12/14 20:17:56      編輯:古代建築史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相門段、平門段、阊門段三段古城牆保護修繕工程於昨天竣工並免費向市民開放。三段城牆的建成不僅再現了蘇州城牆、城樓古樸宏偉的風貌,也為廣大民眾新添了一道感受古城文化、追溯古城歷史、重溫古城傳統的景觀長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蔣宏坤,市委副書記、市長周乃翔,市領導高雪坤、王少東、朱建勝、徐惠民、金海龍等出席竣工儀式。
      周乃翔在竣工儀式上指出,選擇相門段、平門段、阊門段實施古城牆保護修繕,是加強古城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舉措,也是蘇州保護弘揚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魅力的重要體現,意義重大而深遠。
     相門段城牆位於平江歷史街區東部,處於蘇州古城與蘇州工業園區的交通干道連接段,是環古城風貌保護帶的重要節點。該段城牆南起相門橋北至耦園段,總長度為635米,寬度約50米。其中新建城牆350米,恢復城牆遺址260米,恢復建設東園入口游客中心等,開挖內城河685米,並新建內外河駁岸、橋梁等。
     平門段城牆是火車站南廣場的重要對景和環古城風貌保護帶重要節點,該段城牆定位為彰顯蘇州古城特色的重要景觀,它的修復既要體現古城風貌,又要能為市民提供新的游覽、休閒、觀光場所,更好展現火車站地區北大門的窗口形象。該工程結合平四路現有的環古城綠化景觀帶,采取虛實結合的方式,在火車站南北中軸線南端建仿古城樓,在第二馬面以西新建城牆346米,以東保留擋土城牆266米,修復駁岸約350米,沿河設置浮動游船碼頭,並在周邊擴建綠化景觀。
      阊門段城牆在原遺址基礎上修復和新建,它的建成與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有機融合,著力打造大型歷史主題的阊門遺址公園,達到和周圍明清控制保護建築融為一體,促進特色旅游片區打造。該段城牆整體長度為465米,其中新建部分總長109.52米,修復部分總長355.48米。該城牆在組織施工過程中。還新發現4處古城牆遺址,文物專家和設計單位現場調整了規劃設計方案,使修復址線與古城牆遺址高度吻合。
     三段城牆選用的城牆磚,規格統一為長400毫米、寬190毫米、厚70毫米,三段城牆總用量為109萬塊。為了保留城牆原形制、原結構,在工程中盡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工藝進行維修和修復。其中阊門段城牆共采用20多萬塊舊城磚、條石,相門和平門段使用了4萬多塊舊條石。從2011年8月初到10月下旬,市規劃、園林綠化、文廣新局等部門,號召市民發起認捐活動,參與古城牆修復工程。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許多市民踴躍捐出家中的老城磚,不少愛心單位也紛紛定制城磚,為古城牆修復工程出力。短短3個月內,市民捐贈的老城磚近4000塊,參與定制城磚的愛心市民超萬人。
     古城牆保護修繕工程備受業內專家關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專門致信蘇州市政府,對相門段城牆方案提出了修改建議。三段城牆在修復的過程中,都運用傳統城牆砌築手法和工藝,充分體現古樸風貌。整個修復過程,秉承修舊如故理念,突出細節把握,大到木架結構,小到城磚和門栓插銷,努力將城牆修建成與蘇州古城歷史文化風貌相得益彰的一個文化坐標。
     竣工儀式結束後,蔣宏坤一行還登上城牆、城樓實地參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