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洗馬長街發現三塊清朝石碑 見證了當年繁華
日期:2016/12/15 15:11:06   編輯:古代建築 隨著漢陽龜山顯山透綠工程的推進,其東麓洗馬長街諸多歷史遺跡得以顯現。繼社稷壇碉樓石房、湘鄉會館石碑、“漢汾”酒老天心槽坊等歷史遺存被發現後,上月30日,洗馬長街拆遷中又發現3塊清朝石碑,為該街厚重歷史增添了實證。
記者昨日在晴川閣管理處院內見到,已經清理完工的3塊石刻高近3米,從斑駁的文字可見“湘鄉賓館牆腳”、“同治五年李公倡率重修僅建正殿”、“鹹豐八年六月二十日”等字樣。
晴川閣管理處文史館員周強介紹,從舊牆體中發現的這3塊石碑分別為湘鄉賓館購地碑、船幫告示碑、湘鄉賓館牆腳碑,碑上詳細記載了湘鄉賓館於鹹豐八年謀劃修建,光緒元年建完,賓館曾處置一起船戶發生矛盾糾紛致人死亡事件,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賓館制定幫規,凡以後發生糾紛按幫規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告知當地府衙和當事人戶籍所在府衙。
周強說,據歷史記載,洗馬長街靠近碼頭,是明清時期形成的一條繁華老街。2008年8月,在洗馬長街拆遷中,曾發現湖南鄉紳在漢集會之地——湘鄉會館序碑文,碑文記載有湘鄉會館當年的空前盛況。而此次新發現的3塊石碑,在原湘鄉會館遺址牆基上發現,可謂是當年繁華商業文化的又一實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