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明清民居民俗歷史 浦口將重現“老東門”

明清民居民俗歷史 浦口將重現“老東門”

日期:2016/12/14 18:40:55      編輯:古代建築史
    1989年並入浦口泰山鎮後,東門古鎮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地名隨之消失。記者昨日獲悉,浦口泰山街道滄波門社區老城改造項目正式啟動,將規劃建設東門古鎮歷史文化街區,“老東門”這個地名也將重現,成為展示南京明清傳統民居、民俗的歷史文化新名片。

    “東門古鎮自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築城建滄波門起,逐步形成商貿、糧食集散地和居住集中區,成為當時南京地區重要的漕運碼頭和商品交易市場。其中左所大街是古鎮上最為繁華的主道路。”老城改造規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東門歷史文化街區就將以左所大街為軸打造,“這條大街兩側建築東西對稱,為硬山頂式房屋建築,有防火牆,基本保留明清建築風格,是南京地區古鎮、街、巷、民居、建築、商業、歷史文化變化過程中的一個直觀縮影。1983年被定位區級文物保護地帶,在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定為南京市22片歷史風貌區之一。”

    以左所大街為軸,在其周圍還分布著滄波門明城牆、東門染坊、楊廣生故居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清代的魏寶源糧行、六角井、吳武壯公祠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是南京現存建制較完整、歷史遺跡較豐富、歷史傳承明晰、面積最大、保存古建築最多的古鎮。”該負責人認為,如此全面歷史舊貌的保留在南京地區並不多見,“規劃將以西依老山、東依朱家山河的成片歷史資源為基礎,打造優美宜居的歷史文化、都市旅游生活街區。”

    據悉,此次老城改造共涉及居民3410戶,企業80家,將分為三大功能片區。其中包括歷史風貌保護區、保障房建設地塊和商業住宅配套區。泰山街道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老城改造一期工程拆遷已完成95%。”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