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朋川(右)與紀洪(左)一起仔細觀看此次捐贈的13塊元明石刻墓志。□記者姚永強攝
昨天上午,蘇州企業家紀洪向蘇州大學博物館捐贈了13件珍貴元明石刻墓志,其中最早的一件為元代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的墓志,其余均為明代墓志。這些明代墓志由吳寬、王鏊、申時行、文徵明等蘇州名家撰文、書寫或刻石,是研究蘇州文化寶貴的實物資料。
在13件作品中,《明故承事郎徐君墓志銘》是王鏊為親家翁撰寫的墓志,並由吳寬書寫,墓志的材質為名貴的漢白玉。吳寬與王鏊同為蘇州籍,都是明代中期的名臣,兩人合作墓志可謂珠聯璧合。這件墓志銘也是繼先前入藏的王鏊父親墓志刻石後,蘇州大學博物館獲得的又一件研究王鏊的重要實物資料。
據悉,王鏊的親家翁徐氏為蘇州西山的世家大族,這篇為他所寫的墓志也納入了王鏊本人編著的《震澤集》中,但對照發現,石刻志文的內容要更加豐富詳盡,不少文集中刪節的部分也得以呈現。《王錫爵父母合葬墓志銘》是13件藏品中的另一件重要作品。
王錫爵是蘇州太倉人,在明代萬歷年間曾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其墓葬於蘇州虎丘新莊。考古部門曾發掘出土了墓志兩方,發現王錫爵的墓志為申時行撰寫。而實際上,王錫爵和申時行兩人既是同鄉、同年,也是同僚和親家,申時行不僅撰寫了王錫爵的墓志銘,早先還為王錫爵的父母撰寫過墓志銘。
在這塊新入藏的《王錫爵父母合葬墓志銘》中,申時行撰寫的志文長近兩千字,詳述了王氏家族的發展源流,志文則為擅長鑒賞書畫的蘇州進士韓世能書寫,用工整細密的小楷寫成,風格秀麗雅致,志文的刻制則由蘇州碑刻名家章藻完成。這件石刻墓志不僅具有史料價值,還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東吳碑廊自2007年成立以來,已經收藏了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的石刻墓志100多方,其中明代蘇州書畫名人所作的石刻墓志80余方”,蘇州大學博物館館長張朋川教授介紹,明代墓志已成為了碑廊的最大亮點,也是蘇大博物館最具特色的文化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