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協興古鎮

協興古鎮

日期:2016/12/14 18:38:03      編輯:古代建築史

 

   距鄧小平同志故居約15公裡。協興之名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協興古為望溪鄉,原來僅在靠北方設有場鎮,稱為“舊市”,約有一百余家店戶。隨著經濟的發展,“舊市”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趕場交易的需要,清同治(公元1862年~1874年)後在南面增設“新市”,增開了店戶80余家,它與“舊市”相距僅數十步,取“同心協力,發達興旺”之意,故名協興。

    歷史上沿襲俗稱協興場。協興場自古都是交通要道,從廣安城出發,古時官道的北干路必經協興。如今的川鄂公路也從中穿越而過。協興古鎮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築風格,長300米,寬7米,石板砌成,青瓦木板房,穿斗梁架,單檐歇山式屋頂,具有川東古老民居特色,古風猶存,令人流連忘返。那狹窄的街道古為官道,逢場天雖顯擁擠但卻打掃得十分潔淨,一間店鋪緊挨著另一間店鋪。在協興老街那古老的青石板上,深深地印下了小平童年的足跡。當年,小平每天來到協興老街的北山小學讀書,逢二、五、八(舊歷)場期,小平還常常背著一只小竹簍,穿梭於擁擠的人群之中,為母親買回鹽巴、針線,也為自己買回學習用的桐油、蠟燭之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