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蕪湖古城曲徑深處古韻濃

蕪湖古城曲徑深處古韻濃

日期:2016/12/14 18:43:58      編輯:古代建築史

    7月的古城格外安靜。沿著石板路一路前行,但見兩旁徽州特色的青磚黛瓦,木樓走廊上精致的雕花,還有安靜編織竹椅的篾匠工人,讓置身其中的人仿佛回到久遠的年代。

    今年,古城的首批歷史建築已經進入修繕階段,這座曲徑深處的古城將在改造中保留昔時的韻味,在蛻變中等待涅盤。

    古城老故事莫要遺忘

    蕪湖古城坐落於今天的北門街道。堂子巷、南門灣、小天朝、儒林街……古城裡的這些標志性建築不僅代表老蕪湖人的記憶,更訴說著傳奇的故事。

    在堂子巷,許多蕪湖歷史名人都曾在這裡留下了足跡。民國著名報業巨子齊子濂,民國大律師李成吾,以及晚清大商人崔亮功都曾在這條巷子裡生活過。此外,古城深處的小天朝還是李鴻章給侄女的陪嫁。

    古城最富傳奇色彩和文化底蘊的當屬儒林街。當地百姓傳說,一代文學大師湯顯祖在儒林街雅積樓完成了傳世之作《牡丹亭》。“雅積樓最早的主人姓李。湯顯祖晚年窮困潦倒落難到蕪湖,被姓李的收留住下,從而完成了《牡丹亭》。”北門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說,而且《儒林外史》裡范進和牛布衣的原型就是住在儒林街的陶镛和朱卉,因此該書也很可能受到儒林街啟發而命名。一名“老蕪湖”告訴記者,希望古城改造能融入歷史文化元素,不要讓古城的故事被人們遺忘。

    古城期待蛻變展新顏

    由於年久失修,古城風景漸行漸遠。為保護這處珍貴的文化遺產並讓它重放光彩,蕪湖已進行古城改造規劃。北門街道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現在古城的整體改造未正式施工,但已有53處古建築將進行修繕,等余下的281戶居民拆遷之後,將進行大規模建設,而且大清監獄和其他古建築都會完整地保存下來。

    在太平大路13號,記者看到潘宅等歷史建築正緊張地修繕。潘宅主人曾是我國第一批公派赴日留學生。施工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將在保證建築安全和規劃意圖實現的前提下,盡量利用歷史建築原有的建築材料,做到原汁原味。

    古城改造以後將以何種面貌呈現?北門街道負責人表示,蕪湖古城將恢復宋代城門和花街、南門灣、南正街的沿街店鋪,保留原街區經典建築。改造既要保護蕪湖古城的歷史真實性,也要完善原有傳統街道格局和傳統建築,在此基礎上賦予整個街區新的活力和新的城市功能,使蕪湖古城成為濃縮蕪湖歷史、反映傳統風俗的特殊城市街區。

    譜寫古城文化新篇章

    讓人如癡如醉的古城建築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其文化內涵將和古城改造相輔相成,為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北門街道黨工委書記周逢濤表示,他們正著力打造古文化集聚區,形成以古城歷史文化旅游為核心,堂子巷的皖南民俗產業園和九蓮塘縫紉機廠的鸠茲豫園為兩翼的“一核兩翼”文化產業聚集區。

    實際上,本土宗教、外來宗教和歷史文化在這裡和諧共存,交融為北門古城的民俗民風。因此,古城改造將著力打響文化牌,將古城文化與九蓮塘等山水文化結合起來,共同帶動蕪湖旅游業的發展。“希望改造完成後,外地游客能來到古城走一走,看一看。”周逢濤表示,他們將構築蕪湖“歷史街區”基本格局,與街道內的休閒旅游帶連為一體,形成歷史的繁榮和現代城市休閒文化共存的休閒場所,努力成為省級文化產業集聚區的重要載體。

推薦閱讀:

衢州姜塢古村

山東即墨雄崖所古城

南京毗盧寺

丹江口靜樂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