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罕見千年大墓歷經五重保護 專家稱古人也重“文保”

罕見千年大墓歷經五重保護 專家稱古人也重“文保”

日期:2016/12/14 9:45:3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謝飛4日稱,河北保定市曲陽縣田莊村新發現的千年大墓,自建立起就歷經五重保護,由此可看出中國古人也很重視“文物保護”。

    謝飛是在由河北省文物局等部門舉辦的“走進魅力曲陽,探秘千年古墓”公眾考古活動中說這番話的。該墓位於曲陽縣城南15公裡處,整個墓葬為青磚結構,內部由12個墓室相連,南北長66米,封土直徑34米,由內、外兩圈組成。這是河北迄今發現的同期墓葬中結構最復雜的磚室墓,其規模之龐大在中國亦屬罕見。

    謝飛說,古墓甬道口被堵死的牆體,自下而上依次是豎磚、排列整齊的石頭、沉積爛磚、封門磚以及古墓被盜後填埋的土,由此可以看出該墓歷經五重保護,中國古人重視“文保”可見一斑。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偉參與該墓整個挖掘過程,他指著墓門券洞上方的兩塊磚說,“這東西兩塊磚分別書寫有‘大今皇統九年三月日’、‘重保修’共12個字,這說明該墓至少是墓門部分在金代公元1149年存在一次修繕。”

    “早期古墓被修繕比較少見,而金代的修繕是否與盜墓有關還無法確定。”考古隊員魏曙光介紹說,“經考古隊員初步推測,原因有三:一、當時木門上半截兒露出地表,類似門樓的墓門令當地人誤以為是廟的一部分,所以有可能維修;二、不排除有守陵人或者墓主家族成員在守墓;三、金人入主中原後,可能會采取為籠絡人心來重修墓葬的安撫舉措。”

    目前,針對該墓的考古工作尚未結束,有待進一步發掘出與墓主人身份有關的器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