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鳳凰古城吊腳樓拍攝心得

鳳凰古城吊腳樓拍攝心得

日期:2016/12/16 19:22:1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鳳凰古城吊腳樓拍攝心得


    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裡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這座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鳳凰古城位於湘西自治區,是苗族與土家族共同的居所。沿著一條窄窄的彎路,穿行於起伏不大的山巒間,路旁偶爾有背著背簍穿著苗族服飾的婦女,不禁想起苗族的起源。古代黃帝與蚩尤打仗,蚩尤大敗,帶領殘兵逃到大山中,以洞穴為居,逐漸繁衍、壯大,這就是苗族的一支。而他的軍師是土家人,所以土家族與苗族和睦相處,有著相近的生活習慣和居所,譬如吊腳樓,就有土家和苗族之分。



   鳳凰古城裡的吊腳樓由純木質三層或四層的小樓,有窗有陽台,推開窗子,站在窗子旁攝像樓下的江水就在腳下,別具風味。而那窗那陽台已有了歲月的斑駁,古樸滄桑。房頂的飛檐輕輕翹起,增加了一些躍動的想象。如果站在更高的地方拍攝整體的吊腳樓一半在山上,一半在水中,會更加顯得吊腳樓的魅力。而水中的部分靠一根根木頭支撐出水面,這就是吊腳樓名稱的由來。

    沿沱江下行,走過古老的小街,離虹橋不遠的右岸拐角處有一突出建築,站在這裡拍攝更有層次感。遠遠看去,多重飛檐漸進漸高,直至尖尖的屋頂,之間有青瓦鋪設,層次清晰。一層有窗打開,窗上有仿古的雕花裝飾,上方有一橫匾,“奪翠樓”三個流暢的字體,想必也是黃先生的筆跡。想必如果你在這裡拍攝會是什麼樣的美麗的畫面啊。二樓中間的位置有一個敞開的門,門裡擺著一個高腳桌,有台階可下到一層房頂,似乎那裡是個小小陽台。隱約想象主人坐在桌子旁一邊喝茶一邊作畫的情景,累了伸著懶腰走向陽台,那賞心的美景定能讓精神為之一振。與沱江相接的地方除了用紅磚高高墊起外,也沒忘吊腳樓的風格,用木頭撐起突出的部分。整座吊腳樓玲珑雅致、娟秀俊美並氣勢奪人 。它背靠天馬山,面對沱江,左有虹橋、武侯祠,右臨萬壽宮、萬名塔,青山疊翠,綠水悠悠,“攬得古城翠色,獨領鳳凰風騷”,果然名不虛傳!這座與秀氣的沱江相比可說是雄偉的虹橋,橫跨在沱江之上,有頂有窗,樣子像廊橋。這麼雄偉的虹橋想必我們是不能錯過把它拍攝下來的。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相信了一位陰陽先生的說法,遠在鳳凰的氣勢非凡的南華山和與之一脈相承的奇峰,正是他要尋找的龍頭,並由此推斷出總有一天這地方會有真命天子出來問鼎中原。朱元璋於是下令,在此建橋梁一座,以斬斷龍頭,讓社稷安穩萬年,於是便有了這隨時間流轉收納了眾多美景的風雨樓。憑欄遠眺,“東嶺迎晖”、“奇峰挺秀”、“梵閣回濤”、“龍潭漁火”、“南華疊翠”及清澈秀麗的沱江便成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鳳凰古城裡的每一處景象都是最美的畫面,這也是攝像愛好者向往的地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