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湖貝村:懷月張公祠
日期:2016/12/14 18:49:54   編輯:古代建築史 羅湖區湖貝村,又叫湖貝大圍,據張氏家譜記載,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十三世祖張懷月(諱夢璧,字弼臣,又字鼎臣)與其弟念月擇居湖貝,開基立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湖貝古村,坐北向南,位於羅湖區東門街道湖貝路北面,東西寬約180米,南北深120米,現保存有宗祠、門樓、水井和民居等,有三縱巷、八橫巷,有房200多間。湖貝村等張氏對深圳墟的發展壯大有密切的關系,曾作出過重要貢獻。
推薦閱讀:
貴州鳳岡:黑溪古建築群 入圍全省文物點
全國文物保護 古建築舊修如舊
重慶偏巖古鎮 石橋竹樓的幽雅
唐朝 鹦鹉紋提梁銀罐
懷月張公祠,是明代中期湖貝張氏族人為紀念開基始祖張懷月而創建的,位於村西,也是座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建築。清康熙三年至八年(1664-1669年),為封鎖台灣的鄭成功,康熙帝下令沿海五省邊界內撤50裡,湖貝村也在撤之內,原祠遭受破壞。復界後,於清嘉慶九年(1804年)重建,宗祠主體面闊12.4米,進深26.7米,建築面積331平方米。宗祠二進是磚砌牌坊,正面拱門額灰塑“金鑒流芳”四字,背面灰塑“曲江風度”四字。這兩個典故,均是歌頌唐代宰相張九齡的。湖貝村張氏,以及黃貝嶺、水貝村、向西村等張氏乃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後裔。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又進行三修。現存建築為清代風格,磚木結構,三間三進兩天井布置,其門堂前檐與後檐為石作結構梁架,甚為罕見。
1925年2月大革命時期,廣州革命軍第一次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黃埔軍校的師生曾駐扎於此,並開設“貧民夜校”,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在此給農軍演講。同年6月省港大罷工時,在此設大罷工的工人接待站,其後為省港大罷工工人糾察隊深圳支隊的隊部。成為深圳僅存的省港大罷工舊址。該祠一直由張氏家族管理。1951年土地改革時,成為農會會址。稍後又先後成為湖溪小學、西湖小學的校址。
推薦閱讀:
貴州鳳岡:黑溪古建築群 入圍全省文物點
全國文物保護 古建築舊修如舊
重慶偏巖古鎮 石橋竹樓的幽雅
唐朝 鹦鹉紋提梁銀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