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杭州古建的前世今生 腔調十足

杭州古建的前世今生 腔調十足

日期:2016/12/15 0:36:24      編輯:古代建築史

     杭州是一座千年古都,歷史悠久,在杭州的街區、小巷甚至村落中,隱藏著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築。但是,隨著杭州現代化的腳步逐漸加快,很多歷史民居都會面臨著被拆遷的厄運……
       5月26日消息:杭州是一座千年古都,歷史悠久,在杭州的街區、小巷甚至村落中,隱藏著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築。但是,隨著杭州現代化的腳步逐漸加快,很多歷史民居都會面臨著被拆遷的厄運。作為杭州人,應當保護好這一批批承載著歷史厚重感的建築,將他們再維護、再利用。讓一些蘊含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古建、名居既邁開了現代化進程的步伐,同時又保留原有的風貌,使之與周邊的現代建築和諧共存。

目前,杭州市首批8處歷史建築獲優秀保護利用項目,分別為: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孩兒巷98號、思澄堂、學士路3號建築、裡仁坊巷17號、穗廬、南山路178弄1號、燈芯巷別墅群。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開辟了整體外遷過渡,部分回遷的“小河直街模式”,不但保護了小河直街一帶的實體建築物,還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河直街改造工程,改善了運河沿線的景觀、居住條件及生態環境。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被國家建設部評為2007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文化效應,推動了“生活品質之城”的建設。

孩兒巷98號

 

 

孩兒巷98號位於杭州市中心,因宋代巷內多泥孩兒鋪,所以宋稱之為泥孩兒巷,元代改稱孩兒巷。孩兒巷98號是典型的晚清民居,三進,前樓、後樓、前後廂房、天井。門窗格子用萬字、冰裂紋圖案,後檐短窗用蚌殼窗紙。2005年,經過整治後的孩兒巷98號已成為下城區文史博物館及陸游紀念館,對它的保護整治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原有建築物的空間格局、建築構件,很好的體現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

裡仁坊巷17號

 

 

裡仁坊巷17號為兩開間兩層的磚木結構民居建築,約建於20世紀30年代,保護修繕前作為住宅使用,該建築內部搭建嚴重,外立面電線、空調室外機等雜亂無章,內部木構件糟朽嚴重。如今修繕後的建築不僅保留了該建築的原有歷史風貌和特色構件,同時還結合今後使用功能的需要,增加了檐溝、衛生間等設施,成為歷史建築保護和利用共生共存的較好范例。

穗廬

 

 

穗廬是一座建於20世紀20年代磚木結構花園別墅建築,是廣東商人鮑柏麟的別墅,亦稱“鮑莊”。2007年,這座已經有著80多年歷史的建築進行一次大手術,對建築進行修繕的同時較好地保存了建築原貌。整修後,穗廬作為江南文學會館使用,經常舉行各種文學活動。建築自身的藝術和歷史價值與使用功能的文化氣息相輔相成,成為歷史建築再利用的較佳范例。

燈芯巷別墅群

 

 

燈芯巷別墅群是四幢立面風貌相似的二層磚木結構別墅建築,約建於20世紀40年代,原為蔣介石表弟王震南建造。1950年至今杭州市機關幼兒園使用。由於杭州市機關幼兒園每年暑假都對其進行屋面檢修,在精心的保養維護下,該建築群的立面整體風貌、建築構件保存十分完整,成為歷史建築日常維護管理的較好范例。

類似的實例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古建築的保護是每個人的責任。建築作為凝固的藝術,承載著大量而豐富的歷史信息,通過對各個古建築的研究可以使我們對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藝術,政治等等各方面歷史問題得到詳盡的了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