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字形南朝磚室墓 羊城晚報記者 蔡弘 攝
前天,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發掘現場發布:經過近兩個月的考古發掘,太和崗路淘金家園三期工程建設工地共發掘出西漢、東漢、南朝、唐代各時期墓葬近30座。
其中,西漢土坑木椁墓4座,東漢磚室墓2座,南朝磚室墓3座,唐代磚室墓、土坑墓20座,清理出土鎏金、瑪瑙、銅、滑石、銅、青釉、陶、軟陶質地文物200余件(套)。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座南朝磚室墓規模宏大,呈“中”字形,墓坑全場8米,寬2-2.8米,深達3.6米,墓室磚砌精美,前室散落著部分滑石器和青釉陶器,專家說計有12件。考古專家馬建國告訴記者,該墓規模很大,可推知墓主生前地位顯赫。可惜被盜。
此次發掘年代最早的墓葬,是一座長方形豎穴木椁墓,墓底鋪厚約3厘米的細小石子,出土陶器12件,器形有甕、盒、盂、罐、缽。
此次發掘的墓葬以唐墓最多。其中一座為長方形單磚券頂墓,保存完整,全部墓室共用約850塊整磚,170塊殘磚,墓內出土13件青釉器,器物保存完整。
專家介紹,自1997年以來,該建設工地已經發掘古墓葬近147座,加上同處太和崗南坡的原廣州殡儀館地塊發掘的91座墓葬,太和崗一帶發掘的古墓葬達238座,時代上到西漢南越國時期,下到明清。“這是廣州地區古墓葬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