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古建築得名
日期:2016/12/14 18:47: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亭子為何叫“亭子”?
亭子有頂無牆,是一種常見的小建築物。亭子古時候常建於路旁或園林之中,以供行人和游人駐足休憩,它因功能而得名。《釋名·釋宮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藏書樓為何稱“閣”?
古代收藏圖書的房子,多稱“閣”,著名的有文淵閣、天一閣等。“閣”本義指門開後插在兩旁用來固定門扇的長木樁。後引申出“置放”的字義。清代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解釋說:“凡止而不行皆謂之閣。”圖書進入藏書樓,是為了保藏,處於擱置不動的狀態,故此類建築物多稱為“閣”。
“阙”是怎麼樣的建築?
蘇轼的詞句“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一般人都耳熟能詳。阙本指宮門、城門兩側的高台,中間有道路,台上起樓觀。其得名,清代汪中在《述學·釋阙》中說:“天子諸侯宮城皆四周,辟其南為門,城至此而阙,故謂之阙。”
“女牆”和女子有關?
城牆上呈凸凹狀的矮牆,叫“女牆”,也稱“女兒牆”。《釋名·釋宮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牆,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夫也。”這就是“女牆”這個名字的由來。崔豹《古今注》說:“女牆,城上小牆也,亦名‘睥睨’,言於牆上睥睨人也。”
“騎樓”因何得名?
騎樓既可避風遮雨,又美觀耐看。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南方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街”正適應此氣候特點,形成南方街景的主格局。騎樓是指樓房向外伸出在人行道上的部分,仿佛騎跨在馬路上一樣,故名。
推薦閱讀:
布達拉宮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
福建公布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重慶擬打造5個古鎮可全國叫響 已擁有27個名鎮
滇西南歷史文化名城 騰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