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崤函古道,又稱絲綢之路崤函道,是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的第一段。崤函道東起洛陽,西至潼關,分南北兩道,宜陽三鄉的漢山是南道的樞紐,漢山之麓的五花寺塔則是這條古道的標志,這座創建於北魏、重建於盛唐的古塔以其獨有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成為崤函古道上最有代表性的文物瑰寶之一,被稱為“絲路西行第一塔”。
1崤函古道一高僧
崤函古道,以崤山和函谷而得名。崤山,是指洛河與澗河之間,西起靈寶、東至周山的山系。崤山之中,有峽谷,深險如函,稱函谷。秦時修有函谷關,位於今靈寶。西漢時移至今新安縣,稱漢函谷關。
崤函道有南北二條通道。北道又名北崤道,由洛陽西行,沿谷水過漢函谷關,經新安、渑池,穿崤山,直抵陝州。南道亦名南崤道,自洛陽沿洛水北岸,經韓城、三鄉,拐向西北,經夔(kuí)冊(今洛寧河底),過雁翎關,達陝州。南道平坦,北道崎岖,因此在宋朝之前,客商多走南道。
三鄉處於洛河和昌河的交匯處,南崤道至此沿昌河西北行,三鄉就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和商業大鎮。北魏時期,這裡來了一位印度高僧,他就是菩提達摩。南朝宋末,達摩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禅法教人。晚年傳法於漢山,遇毒而逝,葬於此山。此事記載於《景德傳燈錄》等佛教經典中。
達摩傳法之處,就是著名的五花寺。《洛陽伽藍記》載,北魏洛陽有佛寺1367所,胡僧有3000多人。北魏各寺院都有浮屠,即佛塔,五花寺也不例外。北魏的佛塔,多為木塔,很容易毀於火,那座現已不存在的北魏五花寺塔可能也是一樣的命運。
漢山,又稱小熊耳山,它指的是昌河流經的一片低山丘陵區,從三鄉綿延至洛寧的河底、陝縣的西李村,這裡正是南崤道的必經之地,曾經有許多的古寺,如著名的洛寧羅嶺香山寺、西李村空相寺等,它們都相傳達摩曾經駐錫。但是無論是五花寺,還是香山寺、空相寺,它們早期的歷史都是謎團重重。
有一點可以肯定,自達摩傳法之前,五花寺就是崤函古道上佛教文化的中心,這就是達摩選此地進行傳法的原因。達摩傳法之後,這裡成為絲路上的禅宗祖庭。千百年來,五花寺與香山寺、空相寺及韓城香林寺等周邊幾十座千年古剎共同構成了崤函古道上的佛寺建築奇觀。
2皇家寺院五花寺
唐朝是五花寺發展的極盛時期,它是在北魏基礎上重建的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寺院。
隋炀帝對南崤道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並沿道路修建了許多的離宮。其中,在五花寺之東修了蘭昌宮。唐朝南崤道成為東西二京交通的大動脈,官私往來多走南崤道,北崤道成為次要路線。為便於交通往來,唐朝在沿途設置館驿45所,行宮18處。在這些行宮和館驿中,最著名的就是連昌宮和三鄉驿。
連昌宮又名玉陽宮,是在隋朝蘭昌宮基礎上擴建而成,三鄉驿則是一座扼守洛河和昌河的驿城,五花寺的重建則是行宮建設的重要一環。這三項工程於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完工,高宗、玄宗往來二京之間常駐跸(途中暫停小住)於此,武則天也常在此臨朝聽政。五花寺則是這些帝王禮佛的道場。
五花寺多植翠竹,故又稱竹閣寺。連昌宮因昌河而得名,李賀《玉陽宮銘並序》說它“背負連昌(河),面對女幾(山),西鄰竹閣(寺),東有鳳翼(山)”。門前是通往京洛的馳道,交通十分便利,而女幾山更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山中雲霧缥缈,景色俏麗。
安史之亂後,崤函南道毀壞嚴重,連昌宮逐漸廢棄,但是五花寺的香火一直很旺,五代高僧從隱就是在此出家。北宋時,五花寺曾有過一次大修,蔡襄《登三鄉寺閣》贊美五花寺:“地疑塵世外,人在圖畫中。”金朝時,高僧德鑒對五花寺又進行了一次修繕,此事見於雷淵的《嵩州福昌縣竹閣禅院記》。
1958年,在大煉鋼鐵時,為了用其木材,五花寺被拆毀,竹木被砍伐。為了興修水利,五花寺大批石碑被燒成石灰,准備把五花寺塔炸掉,將其磚“廢物利用”,由於炸藥不足,所以只將古塔炸斜。
3千年斜塔今猶在
如今,皇家寺院五花寺就剩了一座千瘡百孔的斜塔。五花寺塔的結構為磚石密檐式,平面八角,上下九級,現高37.2米、底部周長32米。內有塔心室,室內東側原有通道,可循環上至塔頂,今通道已毀。
塔底層外部以條石築砌,高1.50米,一、二層均設木質斗拱,出脊較大。三層以上,每層皆選用條磚一層出線,線上置斜楞磚,其上以疊遲十二層為檐,出脊約1米。在一、二、三、四、六層正面均設有塔門,只有二層正南面為真門,其余各門均為裝飾的假門。門兩側裝飾磚刻浮雕力士或菩薩兩軀,面部威嚴,衣飾線條流暢。這種裝飾一般塔上較少見,該塔建築手法別致,雄偉秀麗,是研究唐代建築藝術的寶貴資料。
五花寺塔下有地宮。地宮即地下宮殿,是佛塔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塔心的塔基下方,用以瘗(yì)藏佛祖捨利、供養法器及安放善男信女的施捨品。五花寺和陝西法門寺屬同一時期的皇家寺院,法門寺地宮已發掘,出土有佛指捨利等一大批重要文物。據此推測,五花寺地宮所藏文物也應很豐富。
由於五花寺塔長期缺乏保護和維修,塔體破壞嚴重,精美的磚雕丟失殆盡,地宮在1994年被盜。同時,五花寺塔周邊出現了一個大型磚廠,挖土機將其周邊挖成一個大坑,五花寺塔加快了傾斜的步伐,危如累卵。
2013年,五花寺塔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開了五花寺塔科學保護的序幕。目前,以五花寺、連昌宮、李賀故裡、三鄉古鎮、漢光武帝廟、一泉塢復原工程為依托的漢山文化園區正在建設中,五花寺塔的修繕工程也列入日程。歷經千年的五花寺塔,這座絲路西行第一塔,將再一次綻出它莊嚴大度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