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浙江天台山佛隴真覺寺塔院大殿內智者大師肉身塔

浙江天台山佛隴真覺寺塔院大殿內智者大師肉身塔

日期:2016/12/15 15:26:51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位於縣城北10公裡,景區面積5.1平方公裡,由智者塔院、高明寺及螺溪釣艇三處組成。
  智者塔院(塔頭寺),又名真覺寺,俗稱塔頭寺,位於縣城北金地嶺(佛隴山),是我國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538-597年)的初修之地,始建於隋開皇十七年(597年),現存建築系清代重修。院內供奉一座石制寶塔——智者大師肉身塔,塔身高7米,雕刻典雅精致,第一層正面龛中端坐著智者大師塑像,神態逼真。每層都刻出欄、枋、柱、斗拱,全塔的構件上都有精致的浮雕。據《天台山全志》載,智者大師圓寂後葬於此。由於塔內是智者真身所在,故凡來天台山國清寺朝拜“祖庭”的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其他諸國宗教界人士都要到此拜谒。
  院內有唐元和六年(811年)翰林學士梁肅撰、台州刺史徐放書的《智者大師修禅道場碑》(即唐碑)一座,碑記述智者一生事跡及天台宗七代祖師簡況。塔院左側古道上有天台宗祖師章安、荊溪、幽溪三位高僧墓,附近還有“普賢境界”、“教源”、“佛隴”等摩崖石刻。從智者塔院往東一裡,有海燈法師捐資題刻的“智者大師說法處”,相傳智者大師曾在此講經說法。
  智者塔院東行三裡的山腰處便是高明寺,地處佛隴山間,峰巒環抱,幽溪環繞,環境幽美靜谧,為智者大師開創的天台山十二古剎之一。寺始建於唐,初名幽溪道場、幽溪禅院、淨名寺,今存建築為明萬歷年間重建。明傳燈曾居此寺編成《天台山方外志》
  全寺有10余座殿宇,200余間房間,殿宇巍峨,清幽雅致。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西方殿。寺東有鐘樓一座,樓中置銅鐘一口,重5000斤。撞鐘時山鳴谷應,聲聞十裡之外,故前人以“塔頭風、高明鐘、萬年柱、國清松”為天台山寺廟四絕。寺內佛經、文物頗豐,“高明講寺”、“大雄寶殿”匾額均系康有為手筆。寺東有幽溪亭,上刻“幽溪”兩字,為智者大師手跡。亭對面有一巨石橫空,四石相承,自成一洞,名“圓通洞”,掩映於叢林之中。洞附近有許多摩崖石刻,崖北峭壁上有一大“佛”字,直徑達7米,為民國名僧興慈所書。寺周尚有香谷巖、靈響巖、巾子巖等諸景。
  下高明,出幽溪,北行4裡,即為螺溪釣艇勝景。這裡溪澗曲折,兩山夾峙,一峰在溪谷絕壑中擎天而立,高約30米,猶如石筍,又似青螺倒飲於水。古人以溪谷為舟,螺峰為篙,故名“螺溪釣艇”。
  石筍上游有碧螺潭,潭水碧綠如茵。潭左有一劍形瀑布瀉於兩岸之間,上有一石橫嵌,俨若石梁,此即“小石梁”,梁內有葫蘆潭,峭壁墜瀑。徐霞客稱此景“非石梁所能齊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