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故宮[微博]開放區域將增添信息屏,實時發布新展覽開放情況和不同區域客流密集程度等,提高游客的參觀舒適度。在昨天召開的2013年北京數字博物館研討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描繪了“數字紫禁城”的藍圖。
目前,故宮大約40%的區域對公眾開放,但大部分游客都選擇中路參觀。單霁翔形象地總結了他們的參觀路徑:“先到太和殿看看皇帝坐在哪兒,然後到乾清宮瞅瞅皇帝住在哪兒,最後從御花園出故宮,歷時大約1個多小時。”
來自山西的范女士第一次到故宮博物院參觀,她說:“感覺就看了看建築,沒看到什麼寶貝就出門了,走了不少路,都是大直趟兒。”一位導游告訴記者:“一個旅游團在故宮的參觀時間基本安排在1至2個小時,游客最關心的三大殿是必游之地,之後基本就是沿著中軸線一路北行,直接出了神武門。很多散客的參觀線路也是這樣,大家湊在一起難免會擁擠。”
其實,故宮中路兩側的宮殿裡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和精美的展覽。以新近開放的文淵閣為例,這裡是清代藏書樓,專貯《四庫全書》。雖然宮殿開放前,故宮曾通過媒體和自己的官網多次對外發布消息,但開放時依然遇冷。工作人員統計了一下,半天只接待了十多位觀眾。范女士說:“我是到北京旅游的,之前沒有關注過電視和報紙,進了故宮,也沒有人提醒我新開了一座宮殿,否則我一定會去看看。”
今後,故宮將在開放區域通過信息屏,疏導客流合理參觀。這種屏幕類似於目前城市道路上交管部門懸掛的交通指示牌,主要用於發布新展覽和特展信息,同時顯示客流集中區域,引導游客“繞行”。此前,故宮也曾針對一些“老堵點”發布過繞行方案。以御花園為例,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這座花園幾乎是每位游客的必經之地,花園出入口經常形成“瓶頸”。今年清明節期間,御花園內東、西采取分流,游客由南向北單向參觀。試行分流措施後,游客不能完整參觀御花園,但因為御花園東西兩路園林建築基本呈對稱分布,因此對游客參觀的影響不會很大。
同時,故宮還將在端門和大高玄殿打造兩座“數字展廳”,觀眾將在這裡“參觀”一些不具備開放條件的宮殿。單霁翔舉例說:“三希堂不足5平方米,還是一間屋子大半間炕,3個人就轉不開身兒了。這種條件不適合對公眾開放。”但是數字展廳將模擬復建這座乾隆“珍寶館”,吸引客流駐足參觀,為中軸線區域“減壓”。
另外,故宮的講解器和官網也將改版,少年兒童成為關注焦點。單霁翔透露,目前故宮講解器匯聚了40多種語言,其中包括專門為小觀眾錄制的少兒版。“講解器目前不收押金,方便觀眾取用,更關鍵的是避免了個別導游戲說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