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游古村冷泉風貌 感歷史淳樸文化

游古村冷泉風貌 感歷史淳樸文化

日期:2016/12/15 0:28: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冷泉古村 攝影:ying6

  冷泉村位於靈石縣城以北16公裡處,與介休市義棠鎮接壤,地處兩渡鎮東北部,西臨汾河,與108國道隔河相望,南同蒲鐵路穿村而過。因該村後面有一泉水,夏天涼之入骨,故名“冷泉”。冷泉村始於秦代,立於漢代,盛於隋唐,衰於明代,復興於現代,冷泉村歷史文化深厚。

冷泉古村門牌號 攝影:ying6

  冷泉村古稱冷泉關,地處晉中盆地南端,是靈石縣雀鼠谷的北口,三晉腹地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沖。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南北有秦晉古驿道相通。古往今來是秦晉通商必經之路,兵家軍事之要塞。素有三晉雄關,河東重鎮之稱。

冷泉關 攝影:文人月

  相傳冷泉關是漢初,漢高祖為北拒匈奴所設,因冷泉寒冷,又處於雀鼠谷北口按“陰陽而論北者為陽”,所以起名“陽涼關”。宋史記載為“陽涼北關”。後因關中有一冷泉出名,後來逐步變為冷泉關。隋唐以後冷泉關已成商業繁華之地。華軒雲湊,驿琦星馳,駱譯不絕。名人雅士,留詩作賦。過往商客駝鈴陣陣,曉行夜宿。唐主曾三次駕幸。

冷泉村 攝影:ying6

  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在此留下“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介山當驿秀,汾水繞關斜。”的佳句。冷泉村源於嘉靖二十二年的冷泉寨,冷泉寨位於鎮東南的山峰上,此峰由兩洞深溝中突兀出來,直至汾河岸沿,高聳的寨門,由巨石砌築而成,為拱形門洞,二層以上為磚木結構,正面設有窗口,堡門由青石鋪設,呈斜坡狀直線延伸,形成寨中一條主街道,主街兩側有臨街商鋪、錢莊、學堂、戲台等次第後延,形成了一個獨立完整的集防御和傳統居住功能為一體的堡寨式村落。

冷泉古村 攝影:文來月

  這個寨子,絕非尋常,不知何年在這半山腰上修建如此氣派、如此講究的村落,哪能是一般人所為。整個村寨依山而建,有堡牆有堡樓,村裡有街巷,每個院子都有像樣的門樓,院子裡的房屋也都是磚瓦式的土木建築,很顯北方風格,與晉商大院的建築相比,無非是規模大小的區別。要知道那是家族大院,而這是一個村子,當時能夠建成這般氣候,已屬驚人之舉。

冷泉村 攝影:文來月

  2010年,靈石縣兩渡鎮冷泉村經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兩渡鎮冷泉村位於該縣縣城以北17公裡處,自隋唐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該縣五大古鎮之一,該村是古代通往西北和晉南的咽喉要道,扼境奇而控靈氣,近綿山而臨汾水,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34年隨著南同蒲鐵路修通,該村逐漸衰敗,村內大部分人都遷出去了,剩下的以老人居多,寥寥無幾。大家都被村寨的破落、荒廢和依稀可見的往日輝煌而震驚。

冷泉村 攝影:文來月

冷泉古村落 攝影:文來月

小貼士
1.開放時間:隨時開放
2.票價:無
3.自駕:太古高速公路--濱河北路--騰飛路--古岔線—終點

(來源:新浪博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