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現重大發現 出土古兵器

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現重大發現 出土古兵器

日期:2016/12/14 20:21:16      編輯:古代建築史

11日,合川釣魚城新發掘的釣魚城南一字城西城牆。 吳國富 攝
     重慶合川釣魚城古戰場遺址考古再次有了重大發現,在新發掘的釣魚城南一字城西城牆中,呈“L”型不閉合的古城牆,平面呈垂直於山勢河道的兩條“一”字形,構成垂直於山勢河道的縱向防御屏障,便於釣魚山頂給養、兵力的運輸通道,同時擴大戰略縱深。11日,重慶市考古所副所長袁東山表示,該項發掘填補了釣魚城遺址考古空白的同時,也為這種特殊的城防設施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例證。
      “一字城”構建罕見的攻防體系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東城半島的釣魚山上,控扼嘉陵江、涪江、渠江在周圍交匯萦繞,自古為“巴蜀要沖”。在13世紀的宋蒙(元)戰爭中,合川釣魚城作為川渝地區山城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介紹,一字城牆為夯土包石結構,依山勢而建,在地勢較陡的山脊部分,城牆直接砌於山脊外側。過大半年發掘的釣魚城南一字城西城牆,分為東西向(斷崖垂直於嘉陵江)和南北向,總長度為104.7米。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L”型古城牆毗鄰水師碼頭,東西向的城牆建在在距離江邊大約數十米的陡坡上,一直延伸到釣魚山的斷崖,城牆內則還有城牆,其寬度大約近10米,中有石塊築成的不規則的陡峭石階,一直延伸到斷崖。城牆大都為約60厘米見方石頭壘成,石頭之間是粘土層層夯築,城牆內還發掘出多條排水溝。
      袁東山認為,這段城牆分為一、二期建成,建築年代大約在1240—1253年。這種保存至今的“一字城” ,是宋元之際特殊的戰爭背景與地理環境相結合的產物,極為罕見。他表示,南一字城西城牆上段迎敵面朝東,而下段城牆迎敵面朝西。上段城牆南端沿懸崖蜿蜒向西伸展,與鎮西門的城牆相連。綜合這兩種情況分析,西城牆上段在一定時期內與山頂環城西部區域的聯系較為緊密。
      城牆頂部首次發現密集的大型柱洞
    
    記者在古城牆上見到連排著的大約60厘米直徑的大洞,洞與洞之間間隔距離大約1.6米,深度尚未測出。袁東山稱,城牆頂部的大型柱洞是釣魚城的首次發現,其功能應為加強陡坡之上的城牆穩定性及固定城牆上掩體之用,而用堅硬的木棒插入洞中,就像現代鋼筋對建築的加固作用。
    
    此次發掘工作基本廓清了西城牆上段的布局結構,城牆設計科學合理 ,選址依山就勢,是古代築城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道路、平台、排水溝、石堆 等城牆附屬建築遺存,為研究南宋城池建築營造技術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