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歷史深處的漈下村
日期:2016/12/14 18:39:10   編輯:古代建築史漈下村的水車和風雨廊屋橋
從屏南縣城驅車10多分鐘,就到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甘棠鄉漈下村。這個海拔802米的古村落四面環山,村居依山沿溪構築,前有雙溪夾流,後有層巒疊嶂,恰似飛鳳落洋。這裡孕育出清代戍台名將甘國寶、武舉人甘攀龍等歷史名人。
根據當地甘氏族譜記載,漈下村的開發歷史,至遲不會晚於明朝初年。明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甘氏遷入漈下,開始介入村落的各項建設活動中。駐村干部周盛鋒天天泡在漈下村,說起古村的歷史變遷,他頭頭是道:“漈下村的文物古跡以地面古建築為主,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以及大量的城樓街巷、橋梁路亭、宮廟建築、宗祠建築、民居建築、古遺址、古墓葬、古碑刻等鄉土古建築。”
古色古香的寺樓橋亭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村道走進漈下,一種歷史的厚重與神秘感撲面而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聚寶橋和飛來廟,這一橋一廟緊密相連,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聚寶橋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重建。橋底兩端各有一排原木構成八字撐,是縣裡唯一的一座八字撐木構廊橋,橋下流水潺潺,不時“魚翔淺底”;飛來廟始建於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重修。這裡是清代文人墨客作畫的地方,廟的前廊及大殿神龛兩側、牆壁上留存有大量的古壁畫與楹聯。
說起村中的古廊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花橋不得不提。這裡是進村要道,橋內二排靠背座椅,前不久還裝了電視,幾位老人正在悠閒地拉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