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煌墓牌坊
日期:2016/12/14 18:33:32   編輯:古代建築史周煌墓牌坊。王小波 攝
涪陵區大順鄉雙石社區居委七賢灣的周煌墓前的拜台上矗立著一座已有200多年的古石牌坊。
史料記載,周煌(1714~1785年),字景垣,號緒楚,又號海珊(一作海山),涪州長裡麻地壩雙桂灣(今屬涪陵區龍橋街道辦事處)人。22歲中舉,次年中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26歲時,他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年(1755)擔任國史館纂修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初開四庫館時,周煌被乾隆皇帝選派擔任《四庫全書》校書一職,並於兩年後擔任《四庫全書》總閱一職。之後,周煌歷任工部、兵部尚書、皇太子(即嘉慶皇帝)總師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周煌70歲時,獲御賜“中樞耆望”匾額。乾隆二十一年(1756),周煌被朝廷冊封為副使,出使琉球國,後著《琉球國志略》,助清廷了解治理琉球。
按照乾隆皇帝诏旌表建造的周煌墓,竣工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墓坐西向東,條石砌築土塚,規模宏大。整個墓地占地面積近百畝,由墳丘、牌坊、華表、拜台、碑亭及神道上的生肖像組成。當地老百姓稱為“翰林墳”或“天子墳”。
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周煌墓石牌坊,在拜台前的石壩上。石牌坊為4柱3門,面闊近8米,高約9米。牌坊頂部為三重檐,仿木結構斗拱建築,镂空、深浮雕“五龍捧聖”、“二龍戲珠”、“雙鳳朝陽”等,雕刻精致,栩栩如生。正面刻有“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兵部尚書谥文恭周公墓”;背面刻有墓主的主要職務。
牌坊刻有“九龍捧聖”、“二龍戲珠”、“雙鳳朝陽”和帝字形篆文花窗。正面坊柱對聯為:“望重儲宮征學問;名留海國矢賢勞。”背面聯語為:“玉堂曾記蘇金帶;戎府猶傳范甲兵”。牌坊前面坎下一灣水田名為七賢灣,對面山上立有一對六方形9米高的華表,兩表相距50米。表頂有石獅蹲於石鼓蓮花座之上,雌雄相望。石牌坊上的銘文為周煌的生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