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鋪前歷史文化遺存 溪北老街南洋風情撲面

鋪前歷史文化遺存 溪北老街南洋風情撲面

日期:2016/12/14 9:48:25      編輯:古代建築史
溪北書院

  溪北書院

  

溪北書院一角

  溪北書院一角

  東走西走 離不開鋪前與海口

  鋪前鎮依港而建,三面臨海,從明代起這裡就是舟楫繁忙、貨物進出便利的重要港口。3月下旬,記者來到這個散發著海腥味的漁港,依然可見這裡漁舟唱晚,舟楫繁忙。想當年那些來往於南洋、香港、廣東、福建、上海等地的貨物聚集鋪前港,經過這裡的轉運才能到達海口和其他地方,對這種繁忙、繁榮的景象,早有俗話說“東走西走,離不開鋪前與海口。”鋪前的商業地位由此可見。

  鋪前鎮自古以來便是文昌的重鎮,地位獨特,歷史文化厚重。文昌歷史悠久,人文荟萃。據《瓊州府志》記載,文昌市的前身是西漢(公元前110年)設置的紫貝縣,屬珠崖郡。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漢元帝接受賈捐之建議撤銷珠崖郡後,紫貝即成廢縣。一直到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才在紫貝縣故墟上設置武德縣。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名為平昌縣,到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名為文昌,歷經二千余載。文昌是海南省乃至全國有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和將軍故裡,是蜚聲中外的宋氏三姐妹的故鄉。特別是東南亞一帶,文昌更是名聲顯赫,影響深遠。

  在軍事上,為了防衛海疆,明政府曾在此港設立水軍重寨,負責防御海盜、倭寇,護送開往香港、澳門及省城各埠的船只。尤其是近代以來,這裡曾是海南華僑出洋的主要港口,據載,清末民初,每年從這裡出洋的海南人不下10萬人。鋪前港在中國南海防衛和出洋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早在明代就很顯著,影響深遠。鋪前鎮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以及如今仍在鮮活的生活方式,堪稱南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結合的典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