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古村落——連南南崗村
日期:2016/12/14 17:52:22   編輯:古建園林 南崗千年瑤寨位於連南縣城西南,海拔803米,鼎盛時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戶、7000多人,被稱譽為首領排;占地面積159畝,房屋層疊,石板半島縱橫交錯。據專家考證,南崗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瑤寨。現保留有200余人和368棟明清時期的古宅及寨門、寨牆、石板道等。古鎮依山而建,房屋層疊,錯落有致;石板道縱橫交錯,主次分明。此寨建於宋代,歷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據專家考證,南崗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瑤寨。現居住在山寨的瑤民,主要有鄧、唐、盤、房四個氏族。他們在明代時就建立了民主選舉的“瑤老制”,並形成了神聖而嚴厲的“習慣法”,嚴格管理山寨。走進古寨,仿佛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讓人感受到瑤族歷史的悠久和傳統文化的古典美...
“嶺南無山沒有瑤”,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瑤族的分支之多,分布之廣,遷徒歷史之繁,皆位居前列。南崗鎮位於連南縣城以南的大山深處,那裡群山起落,散布著多個瑤族同胞的自然村落,而在其中一個海拔600多米高的山頂,就有一個瑤族同胞世代居住的古瑤寨掩映在荒草叢中,鮮為世人知曉,卻是最讓游客回味的地方。
車子在山間小路蜿蜒前行了許久,眼前一片開闊,蔚藍天空下,一座座明清風格的青磚黑瓦古屋一層層依山而建,坐南朝北氣勢不凡。粗略估計,古寨內的建築數量有上百座之多,龐大的建築群仿如灰褐色的布達拉宮,鑲飾在群山之中,依稀流露出當年盛極一時的輝煌。
車子在山間小路蜿蜒前行了許久,眼前一片開闊,蔚藍天空下,一座座明清風格的青磚黑瓦古屋一層層依山而建,坐南朝北氣勢不凡。粗略估計,古寨內的建築數量有上百座之多,龐大的建築群仿如灰褐色的布達拉宮,鑲飾在群山之中,依稀流露出當年盛極一時的輝煌。
古寨外的石牆口,幾棵古老的松柏樹依偎著,仿佛是古寨的最後守護者,跨入石牆口,頓有仿如隔世的感覺。千百年前瑤家濃郁的風情畫面一下子展現在眼前,風中仿佛都帶著一絲撲朔迷離的神秘氣息。
南崗千年瑤寨依山而建,房屋順著山勢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半山坡上,因而這類聚居在半山上的瑤民被稱為排瑤。南崗千年瑤寨已有一千四百年歷史。隋唐時期,排瑤的祖先遷移到連南山區,為了躲避兵匪的侵擾,他們在險峻的高山上建寨聚族而居。明代時已具相當大的規模。南崗排的規模比其它排大,人口也比較多,鼎盛時期有600戶5000多人,故又被稱為“大哥排”、“首領排”,其建築也比其它排好,而且獨具特色,南崗千年瑤寨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瑤族山寨,整個千年瑤寨占地面積129畝,景區占地面積250畝。
這些瑤排建在千米高山陡坡之上,依山傍坡,密密排排,重重疊疊,堆壘上山,往往是前面房子的屋頂和後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間有一條走廊過道。橫街直巷,巷道縱橫交錯,主次分明,把各家各戶串連起來,形成瑤排的格局。這些房子多數是竹水泥牆結構的吊腳樓,房屋建築一律為外牆青磚內為木質結構,裡面還有火爐塘、石槽沖涼盆、宛如蛛網的竹水笕,密不通風的臥室等獨特設備。
漫步古寨,仿佛是在時光之間游蕩,聽到了歲月變換中發出的滄桑歎息。古寨修建的房屋,別具特色,部分雖然年久失修,但頹門敗瓦之間,仍然顯露出當年的氣勢。寨王的房屋,門前無比開闊,遠處的青山雲霧缭繞,連一眼看三省的“三州山”也都拜倒在寨王的門下。據說,站在“三州山”的山頂,可以看到分屬廣東、廣西、湖南三省的連州、梧州和荊州。在古寨的中間,有一片寬闊的石階,是古寨的“中心廣場”,每逢大事喜事的時候,瑤族人們就在這片空地上開會討論,喝酒慶賀。讓人對瑤寨鼎盛時期的歌舞升平心懷向往。
推薦閱讀:
青島古老漁村 青山村
浙南小九寨溝 泰順村尾村
鄉土文化印記的楠溪江古村落
蘆苞古村 古樸出塵享清幽
瑤族長鼓舞
彎彎曲曲的山路,錯落有致的山房,在古寨之中,完整地保存著瑤族人古老的生活風貌。有古樸別致的吊腳樓,有凌空高掛縱橫交錯的竹水笕,有生火煙熏並舉的火爐塘,有下作牛欄上作儲糧的糧倉,還有原始的酒坊、豆腐坊、搾油坊,一磚一瓦,一門一戶,樸素地展現著瑤族人千百年前的生存狀態。一不留神,心飛到了千百年前的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後,看見瑤族人歡笑行走在這片土地上,自然淳樸。
在一處古屋的後牆屋檐下,還可依稀辨別漢雲紋的裝飾畫,幾個正楷的漢字“百子千孫”,光緒年間所刻,令人猜測當年的主人家可能還是幾代同堂的大家庭。寨中還能見到解放後留下來的標語,字跡清晰可見。一千四百年的滄桑歷史在這129畝的土地之間一一呈現。
古寨裡還有人居住的,我們穿行在古寨內長滿青苔的石板路上,古屋前、石階上,偶爾能見到身著瑤族服裝的老人和小孩。由於山寨建於深山之中半山之上,交通不便,水資源缺乏,瑤族人們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上世紀80年代起,省政府撥專款作移民經費,大部分的瑤民都搬到山下的三個村落居住。現在的南崗古寨,只剩下幾十戶,百多人居住了,大部分還是老人小孩。
邁步在清靜的山路上,一步一風景,古老的房子和山巒疊嶂的風景絕妙地配搭在一起,古樸而秀麗,陽光在青磚、黑瓦、枯木間投射下來,照著地上的青苔、石板、野草,這一片景象,清新中又帶有一點蒼涼。寨內還有千年石棺。千年古樹,明清石拱橋等,但卻沒有漢族士大夫鐘愛的那些題刻,那些樓閣,那些小橋流水……她像一個素面的山姑,羞澀地躲在蔥籠的林中,卻有著更令人愉悅的山野之風。
走到千年瑤寨對面的小山坡上的觀景台,可以看到南崗千年瑤寨雄偉而蒼涼的全貌。層層的梯田旁、連綿的青山裡、太陽的金光下,瑤寨的千年滄桑在風中盡情地舒展,美不勝收。
連南千年瑤寨的萬種風情
連南縣瑤族自治縣轄6個鄉鎮,人口15萬多,其中有8萬多是瑤族,有7萬余是漢族客家人,還有少量的壯、回、滿等少數民族。瑤族居住的地方占全縣80%的面積。在連綿百裡的高山峻嶺上,到處是瑤家村寨,故連南有“百裡瑤山”之稱。這裡林海蒼莽,山奇水秀,民族風情獨特,是一塊充滿神奇色彩的地方。
被譽為“中國瑤族第一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南崗千年瑤寨,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瑤寨,讓我們大開眼界。周圍山勢險要、溪水奔流、群峰迭嶂。向上望去,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古典建築民居遍布山崗,古屋一律青磚砌牆,黑瓦蓋頂,造型獨特,極為壯觀。
連南的人文歷史
連南境內,群山連綿,建國前,居住主要有瑤、漢、壯三個民族。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約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傳播到連南,漢族人口已有相當的數量。在隋唐時期,連南地區已有一定數量的瑤族居住,元代時已產生了獨特的社會政治組織——瑤老制。
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沖”(排即大山寨,沖即小山寨)。這裡的瑤族,有過山瑤和排瑤之分。排瑤是因為瑤民習慣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疊,形成山寨被漢人叫“瑤排”,所以這裡的瑤民被稱呼為“排瑤”;過山瑤則因為其祖先以耕山為主,“食盡一山過一山”,遷徒無常而得名。據民間傳說和史書記載,排瑤主要來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
約在隋唐時期,他們祖先經辰州、道州等地,遷徒到連南山區結寨定居。過山瑤則在清朝時期分別從湖南和廣西遷徒到連南,新中國成立後,已建寨定居下來了。壯族則明朝正統年間後陸續從連山等地遷來連南定居。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各族人民友好往來,共同開發了連南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瑤族人民愛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明月東升歌又起,月照山頭歌對歌。”百裡瑤山是個歌舞之鄉。晚飯後,大家興致勃勃的參加瑤族篝火晚會,數名漂亮的沙腰妹(即未婚女青年)唱著熱情洋溢的瑤歌,幾位瑤族阿貴(即男青年)腰挎長鼓,跳起了長鼓舞。大家盡情地與瑤族青年男女載歌載舞,參與竹桿舞、“娶”一個沙腰妹為“妻”等活動。
推薦閱讀:
青島古老漁村 青山村
浙南小九寨溝 泰順村尾村
鄉土文化印記的楠溪江古村落
蘆苞古村 古樸出塵享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