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仿古建築設計應當體現的價值

仿古建築設計應當體現的價值

日期:2016/12/14 22:50:09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中國仿古建築設計應當體現以下四個價值

  一、歷史價值

  中國仿古建築設計首先要體現歷史價值。仿古建築是傳承歷史的載體。仿古建築只要不妄圖以假亂真,不搞拆真建假,不搞“修舊如新”,就不宜斥之為“假古董”。

  摹仿無罪。顏、柳、歐、蘇、蒙娜麗莎,不知被摹仿多少萬遍,證明他們是真藝術。向真藝術學習,誠心誠意摹仿,摹仿就是一條通往創造的必經之道。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表現在建築上就是誠心誠意摹仿希臘、羅馬。通過摹仿,逐漸創新,有的穩步,有的激進,先後走入“現代”。摹仿,雖是個“初級階段”,沒有一個“初級階段”,怎麼達到極致?中國在深厚的傳統潛移默化之下,即使摹仿,也有精品。例如頤和園的蘇州街,經過考古復建,十分成功。北京金魚胡同的王府飯店、台灣飯店二者或多或少仿古,工拙不同,表達要與北京古城氣氛協調的意願。在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地帶,作點仿古建築,畢竟比較穩健。中國是鐘靈毓秀之邦,早有建築師超越了摹仿階段,例如被盛贊為大匠之學與大匠之路的戴念慈先生。他的聞裡賓捨,既是中國的,也是現代的,遠不止於摹仿。他的遼沈戰役全景畫館,深見“新古典主義”功底。中國老一輩的建築師不止一個戴念慈,他們也不曾把中國建築“做絕”,中國新一代的建築師完全應該後來居上。

  二、時代價值

  中國仿古建築設計應該與時代特征相合。建築是凝固的藝術。在建築空間言語的表述中,除了建築對現實的使用功能的表達之外,還有對人類文化的整體精神的表述需求存在,建築不僅表達了日常生活的現實使用功能,還表達著文化的精神價值,體現著城市的未來發展取向。中國仿古建築設計中有所謂“古要古到底,新要新到家”之說。“古到底”,強調在方法上應當更為深入、科學地理解和借鑒歷史和傳統,提倡設計中現代功能、建築材料和新技術的有機結合,在哲學、美學層面進行創造性的探索,反對表面化地因襲和模仿傳統形式,使優秀傳統建築文化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新到家,則指出仿古建築在繼承歷史精華的前提下,將中國仿古建築設計與現代環境藝術,與現代建材、以及現代燈光、聲學、電子等技術相結合,要充分體現時代特征。

  三、人文價值

  中國仿古建築設計是文化繼承和交流的平台。文物或古建築的修復是為了繼承傳統文化、促進各種文化的融合交流和綜合創新,鹳雀樓的彩繪修復工作過程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仿古建築要達到最佳效果,那麼它的設計建造也必須同真實文物或古建築的修復工作保持同等的。

  四、生態價值

  中國仿古建築設計要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中國仿古建築的設計和建設要體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也就是要精心營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刻意體現園林化情調的“天人合一”。

  這一點應充分參考徽派古民居環境建設設計的做法。意境和園林化情調,是徽派古民居環境設計中刻意追求的特色和目標。“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關系即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一種觀點。古人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原本是和諧統一的關系,強調在自然變化未萌之先加以引導,在自然變化既成之後注意適應,做到使天不違人,人不違天,天人協調。徽派古民居村民們正是受其思想影響,才注意按照自然規律和天人協調的要求來設計、建築和美化自己的居住環境,並注重營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和體現園林化情調,以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質量和品位。徽派古民居絕大多數都設有“天井”。天井是四合屋廳中或三間屋與圍牆的中間留出的一塊空地,因其形狀如井,且露天,故名曰“天井”。天井的設置,從風水觀念的角度講,可使天降的雨露、財氣從四面八方匯聚於自家院內,然後流入屋內下水道,古人叫“四水歸堂”;從建築學角度解釋,天井是在宅居高大而封閉的牆體之內設置的一個用於采光、進風和換氣的通道口,可使人步不出戶就能見到藍天和白雲。天井的設置巧妙地體現出別具一格的“天人合一”意境。庭院是徽派古民居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具有明顯的園林化、生態化特色。一般小庭院,大多仿造園林,在地面鋪有青色石板,或用不同顏色的鵝卵石鋪成各種精美的圖案。面積較大、層次較高的庭院,大多設有假山、魚池、花台,盆景,栽種各種花木,並在院牆上造漏窗以通風借景,掘地建池以引水入院。一年四季,庭院裡總是水常流,魚常游,花常開,香氣常飄,使人一置身其間就頓感賞心悅目,為濃烈的園林化情調所陶醉而流連忘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