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5 1:23:34   編輯:古建築結構望江樓古建築群坐落在成都市九眼橋錦江南岸望江公園中。望江公園是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明清兩代先後在這裡建起了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築,於200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望江樓古建築群最宏麗的建築是高39米的崇麗閣,其名取義於晉代文學家左思的《蜀都賦》:“既麗且崇,實號成都”一句。因崇麗閣矗立在錦江岸邊,民間稱之為“望江樓”。崇麗閣於1886年開建,1889年建成。崇麗閣共4層,上兩層平面為八角形,下兩層為四方形。每層的屋脊等處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崇麗閣木結構的古建築,以雄渾華麗著稱,長期以來,為成都市的標志性建築。崇麗閣、濯錦樓、五雲仙館、吟詩樓這些古建築與泉香榭、枇杷門巷、清婉室、浣箋亭等構成紀念性建築群,布局精巧,構思奇特,是四川古典園林的代表作之一。這一個古建築群占地並不大,但看起來十分疏朗,並無壅塞之感,這與古建築群的空間布局藝術有很大關系。2006年望江樓古建築群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江樓公園位於成都市東門外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主要建築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民國時辟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薛濤字洪度,長安(今屬陝西)人。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眾。父喪後,因家貧,十五歲編入樂籍。她能詩善文,又谙練音律,得當時西川節度使韋皋的賞識,能出入官府,曾做過校書郎,時稱女校書。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劉禹錫、張籍等都對她十分推崇,並寫詩互相唱和。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余首。
公園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蓋,因薛濤一生愛竹,常以竹子的"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的美德來激勵自己,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遂成國內名竹荟萃之地,也被稱為"竹子公園"或"錦城竹園"。目前園內的竹子品種有150余種之多,不僅有四川產各類名竹,還引進有中國南方各省及日本、東南亞一帶所產稀有竹子。主要品種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雞爪竹、紫竹、綿竹、胡琴竹、麥竹、實心竹等。
.
望江樓,是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高39米,共4 層,建於清光緒十五年,下面兩層四方飛檐,上面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寶頂鎏金。因樓身位於錦江邊,故名"望江樓"。江樓本名"崇麗閣",取晉人左思《蜀都賦》中的名句"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而命名,現已成為成都市的標志物。
位於崇麗閣西側的濯錦樓,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樓呈船形,據說是紀念薛濤在船上為密友元稹送行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位於崇麗閣東側的吟詩樓,依據薛濤晚年所住碧雞坊之吟詩樓而建,四面敞開,三疊相依。吟詩樓西南方的枇杷門巷,是根據詩人王建贈薛濤詩中的"枇杷花裡閉門居"之意而建的。穿過枇杷門巷,便是五雲仙館、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園內還有傳為薛濤取水制箋的薛濤井,井旁立有碑石,上書"薛濤井"三字,為清康熙時成都知府翼應熊的手跡。薛濤晚年曾在住地碧雞坊自制一種深紅色小箋,其色彩絢麗且又精致,世稱"薛濤箋",歷代多有仿制。實際上此井為明代蜀王仿制薛濤箋取水之井。
院內有薛濤墓冢。
望江樓古建築群 - 望江樓古建築群主要建築
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後開辟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望江樓建築群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同時進入四川文化遺產名錄。
.
望江樓(古稱崇麗閣),是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樓高27.9米,共四層,下兩層四方飛檐,上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寶頂鎏金。因樓身位於錦江邊,故名“望江樓”。望江樓本名“崇麗閣”,取晉人左思《蜀都賦》中的名句“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而命名,現已成為成都市的標志物。
濯錦樓,位於崇麗閣西側,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樓呈船形,據說是紀念薛濤在船上為密友元稹送行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望江樓古建築群 - 歷史
崇麗閣於1886年開建,1889年建成。崇麗閣共4層,上兩層平面為八角形,下兩層為四方形。每層的屋脊等處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崇麗閣木結構的古建築,以雄渾華麗著稱,長期以來,為成都市的標志性建築。 崇麗閣、濯錦樓、五雲仙館、吟詩樓這些古建築與泉香榭、枇杷門巷、清婉室、浣箋亭等構成紀念性建築群,布局精巧,構思奇特,是四川古典園林的代表作之一。這一個古建築群占地並不大,但看起來十分疏朗,並無壅塞之感,這與古建築群的空間布局藝術有很大關系。 2006年望江樓古建築群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望江樓古建築群 - 望江樓古建築群之薛濤井
薛濤井:舊名為玉女津,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主要文物遺跡之一。據史料記載,“明代的蜀藩王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取井水仿制薛濤箋24幅,入貢朝廷16幅,余下自存”
. 。此井在明代中葉民間始稱薛濤井,現在井後牌坊上蒼勁有力的“薛濤井”三個大字是康熙三年由成都知府冀應熊手書,此後便正式成為後人紀念、憑吊女詩人的聖地。明清以來,來此追悼、憑吊女詩人的中外游客絡繹不絕,詠井懷古之佳作不計其數。清代的陳矩(貴陽人)有詩“無波古井因濤重,有色遺箋舉世珍,憶我清江曾拜井,今游井上拜詩人。”近代人陳志喆有詩“千秋井以美人傳,無數樓台繞宅前,自是蜀都山水秀,胭脂幻出薛濤箋。”薛濤井台為蓮花台座,井口呈八角型,井後牌坊紅牆碧瓦,斗拱彩繪,書刻俱佳,游人至此,幽思之情油然而生。
望江樓古建築群 - 望江公園崇麗閣 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
入選理由
望江公園崇麗閣古建築群歷史悠久、風格典雅、造型秀麗,是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是四川古典園林建築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
崇麗閣古建築群是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和弘揚文風而逐步建造的,位於我市望江公園內。以明代薛濤井為中心,沿江而建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泉香榭、清婉室等古建築。早在2004年9月,四川省文物局就組織專家對崇麗閣古建築群進行了現場考察論證,一致認為崇麗閣是歷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標志,崇麗閣古建築群是四川古典園林建築的代表,與杜甫草堂、武侯祠一樣,是四川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勝地,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可喜的是,崇麗閣古建築群已於近日歸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麗閣古建築群 蜀中江旱美景
.
“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崇麗閣,又名望江樓,得名於晉代文學家左思《蜀都賦》“既麗且崇,實號成都”。崇麗閣是成都望江樓公園的主體建築,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標志建築,高27.89米。在平面布局上,大膽地將正方形的尖角對著江對岸從獅子山進城的主要通道。這樣,崇麗閣不僅成為從東面旱路進城的主要對景,也成為從江上進出成都的主要景觀。
進入望江公園內,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崇麗閣,為木構四重檐八角攢尖琉璃瓦屋頂,下面兩層為四方形,上面兩層為八角形,結構精巧,造型和比例協調,每層的瓦脊,撐弓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像,翹角尖端掛有銅鈴,微風吹過,铿然有聲,閣樓內有木梯可直上頂端,眺望蓉城景色。
以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浣箋亭等構成的古建築群布局自由,彼此呼應,步移景異。吟詩樓因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典雅精致,體現一代才女的氣質,濯錦樓形似船舫,但不刻意追求船形,頗具匠心。從建成至今,一直是蜀中人們最具代表的城市標志。建築群之間,清代所植的銀杏、椿樹、羅漢松等,樹干斑駁,古雅蒼勁,與古樸典雅的建築群渾然一體,展現了四川園林開阖有致,曲徑增幽的特色。
建旅游購物中心 提升“國保”品牌
昨日下午,望江公園辦公室舒主任告訴記者,望江公園在獲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加大了對景區的多方投入,在崇麗閣古建築群增添了各式燈光,點綴望江公園,給蓉城增添獨有夜景。在公園開放時間上 ,堅持每天早上8時開館,下午6時閉館;在門票價位上,盡管望江公園獲得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但是公園將盡量滿足市民觀景賞景的需求,文物保護區每人20元的門票價格繼續不變。
據透露,本月底,望江公園內的竹陳列館和旅游購物中心即將開市,以崇麗閣古建築群、薛濤井以及竹林景區為三大特色的望江樓文化旅游品牌將展現在廣大市民和眾多旅客面前,繼續增加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通過文化旅游這個大平台來打造、推銷望江樓文化旅游品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