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徽州木雕藝術

徽州木雕藝術

日期:2016/12/14 19:18:35      編輯:古建築結構

   徽州民居、家具木板和圓木雕刻藝術的簡稱。木雕在舊屬徽州各縣分布之廣在全國屈指可數,宅院內的屏風、窗楹、欄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幾乎是無村不有。徽州宅第木雕取材以柏、梓、椿、桷、榧、銀杏、杉樹為主,家具木雕則以紅木、烏木和楠木為貴。木雕題材以江南民間吉祥圖案、宗教人物、戲曲故事、山水、花鳥蟲魚等為多,少數由著名藝術家參與的木雕在選材上顯示出較鮮明的文人繪畫情調。


徽州木雕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獸、魚蟲、雲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錫聯,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以人物為主的有名人軟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和社會生活等題材;以山水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勝,如黃山、新安江及徽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風光;以動物、花木、圖案為內容的,一般呈連續圖樣形式,亦能獨立成畫。


徽州木雕是根據建築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采用圓雕、浮雕、透雕等表現手法。木雕在徽派吉建築上,通常用於架梁、梁托、檐條、樓層攔板、華板、窗後、欄桿等處、雕花撰朵,富麗繁華。木雕的邊框一般又都雕有纏枝圖案、婉轉流動,琳琅滿目。木雕既考慮美觀,又重視實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欄板、檐條,采用浮雕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圓雕較多。


在家具方面,應用木雕較多的是床與衣櫥。這些家具一般用高級木材制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裝飾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鮮明生動。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規模,風格拙樸粗犷,以平面淺浮雕手法為主。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強,炬耀鄉裡的意識日益濃厚,木雕藝術也逐漸向精朗細刻過渡,以多層透雕取代平面淺雕成為主流。入清以後,對木雕裝飾美感的追求更為強烈,塗金透镂,窮根華麗,雖為精工,但有時反而過於繁瑣。


現今,在古徽州所轄縣內木雕精品仍然隨處可見。款縣黃村一家民宅,在梁、仿、榇、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細刻,裝飾著靈獸、百鳥、蝙蝠和回文圖案,布局嚴謹,造型優美。樓下圍著天井的24屆镂花隔後門,上半部是連續圖紋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鳥隔板,連接上下兩半部的中間橫板,則雕刻著戲曲故事,內容皆出自《三國演義》戲文。在堂前右側登樓的門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與镂刻相結合的木雕畫,背景是山石岡巒、竹林曲徑,畫中有一位年輕婦人倚間眺望,有一個男子夾著傘,背著包袱,從山道上走來,這是一幅反映建肩遠祖在外經商發邊回鄉的“商旅回歸國“。畫面人物長僅盈寸,卻刻得眉眼畢現,栩栩如生,尤其是倚間婦人凝眸遠望,神態憂戚而專注,流露出盼親人歸來的脈脈情思;行旅男子則是風塵僕僕,行色匆匆,歸心似箭。其構圖之精巧,造型之生動,堪稱現存徽派木雕中的帽品。徽州木雕藝術歷代名工輩出,劉鐵筆、汪晟、汪老五、黃異人、張立夫諸人在方志中均有記載。他們的木雕藝術代代相傳,現今更加發揚光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