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蘇州宅園古典建築營造簡述(三)

蘇州宅園古典建築營造簡述(三)

日期:2016/12/15 1:23:27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三、脊
    1.龍門脊
    龍門脊是殿庭類等主建築中最高級形式的屋脊。
    2.垂脊
    也稱垂帶、豎帶,顧名思義,垂脊就是垂直於屋脊的脊。垂脊上端與屋脊相聯,下端在落翼與前、後面相交部位收頭,且以建築的性質確定垂帶脊端部飾物,一般情況以神像、吉祥物堆塑為主。
    3.戗脊
    戗脊又稱水戗,戗脊是對著建築轉角45。斜設的脊。
    4.趕宕脊
    趕宕脊是適用於歇山屋頂殿庭類建築的落翼部位,是落翼部位屋頂的結尾。
    5.黃瓜環脊
    對於小型建築、臨水建築,為使建築輕巧自然,在屋脊的正脊部位以帶弧度的特殊脊瓦做成的屋脊。
    6.哺雞脊、紋頭脊、雌毛脊
    哺雞脊、紋頭脊是常用於廳、堂之類建築的正脊,兩者做法基本相同,其區別僅在屋脊兩端飾物形態的不同;哺雞脊兩端飾物為雞狀物,並有開口哺雞與閉口哺雞之別。形象古樸、
抽象,嫩瓦頭、雞嘴、威三者在同一垂直線上。紋頭脊是以回紋、亂紋為圖案的屋脊飾物。
    雌毛脊是一種兩端帶圓弧的向上翹起的屋脊,由於其造型特殊,且缺少穩定感,很少在園林建築群中使用,常用於民居。除此以外,尚有甘蔗脊等,適用於圍牆脊或次要建築。
為使建築適應私家園林的貼近自然的特征,蘇州園林建築的屋面大都采用勒青灰、黏土板瓦為主的小式做法,大式做法的屋面在蘇州園林中實屬偶然。(圖:((營造法原》各式屋脊,圖:《營造法原》殿庭屋面構造)
 
第四節 台基
蘇州匠師稱台基為“台明”、“露台”,是指建築室內地坪(即相對標准高±0.000)以下的那部分磚、石結構。台明又稱台基、露台,顧名思義,是安置建築磚、木結構的“台”,也就是古建築的基礎。(圖:《營造法原》階台柱磉夯石基礎)

第二節 內檐裝修

    內檐裝修在建築物內部有著分隔、裝飾作用。如屏門、紗桶、博古架、飛罩、落地罩等。輕便靈活,體現建築藝術的精美典雅和豐富深厚的文化蘊涵。內檐裝修用材高檔,常用銀杏木甚至紅木,制作上精雕細刻,因此內檐裝修是可以近看、細看的室內裝飾木構件。
    一、紗禍
    紗楠又稱紗窗,形似長窗,是分隔小型建築內部空間的裝修構件。紗槁既可以用作進深方向的分隔,又能作開間方向的分隔,能按建築使用功能要求靈活運用。
紗槁的外形與長窗相似,但不做芯子,而用高檔木材做成棚子,棚子雕刻花紋。在兩棚子之間滿填木板或配雙層玻璃,配以淺浮雕圖案或書畫以增室內文化藝術氣息。
 
    二、屏門
屏門是用於分隔廳堂的門類構件,屏門以六扇為一宕,使用部位在梁架後步柱中線位置上。由於屏門在建築中的使用,使廳堂內部顯得比原來更高敞、氣派。(圖:屏門)
 三、博古架
博古架是擺放器皿、花瓶之類古玩的支架,是一漏空的由幾何圖案組成的木格。博古架常置於大片牆面之旁,以改變牆面的單調形象;博古架又可以安置在建築須要分隔的部位。以達到似隔非隔的效果。使建築能保持原有大空間,又區分了使用功能,增強了藝術性,不失為一舉多得的分隔形式。
    四、罩
    罩是用於分隔的裝飾構件,並起著門洞的作用。從罩的外形可分為地罩和飛罩兩類,所謂地罩是指從地坪起的罩其寬度達兩抱柱之邊,其高度自地坪至上檻或枋子底。飛罩的外形尺寸比地罩小,與地罩對比最顯著的特征是兩端不落地而“飛”在空中。
 第三章 建築小品

第一節 門洞 窗洞 牆
    門洞是指設置在建築或構築牆體上的,供人進出的洞口。門洞可分不裝門扇的門洞和裝門扇的門洞。一般情況而論,不裝門扇的洞口常布置於亭榭等建築的牆上,或走廊通道必經之處,也有相當數量的門洞布置在院牆上,既滿足景觀需要,又供人們的進出,門洞的形狀也根據人流量及場合而定。例如蟹眼天井的入口,常以秋葉等形狀,占用牆面小,強調觀贊陛。而人流量大的門洞常以地圓等形式,既有觀賞J陛,又滿足人流量的需要。
    窗洞的位置和門洞的位置大致相同,除滿足采光通風外,門洞和窗洞在園林藝術上又稱作為取景的畫框,門洞和窗洞還能使空間互相穿插滲透,達到增加風景深度和擴大空間的效果。
    漏窗:漏窗俗稱花牆頭、花牆洞、花窗,其作用是改善大塊牆面的呆板、單調,使之透風。常用漏窗形式或“對景”,使園內景色多變。漏窗大部分設置在園林內部的分隔牆面上,較少使用在外圍牆上,以避免洩景。如果為增強外圍牆的內部觀賞功能,則常在圍牆內側作漏窗處理,外部仍為普通牆面。蘇州園林的漏窗圖案以變化多端著稱,在同一園林中,不論其數量多少,不得有雷同的漏窗在本園中出現。
 一、門洞的形式
 1.貢式門洞,俗稱貢式樘子。這類門洞形狀為長方形,兩側壁垂直於地面,頂部稱作頂板,頂板可以做成直線形,稱作硬景;為使門洞藝術性更強,頂板可以做成彎曲狀,稱作軟景。
    2.多角形門洞,常用的多角形門洞為八角形居多,通常多角形門洞宜用於雖然人流量不太大,但景觀地位較高的地方。與貢式門洞相比較,多角形顯得靈活,但缺少貢式門洞的莊重感,根據多角形門洞的這些特征,適用於建築體量不大的出人口或建築類牆體的通道口。   
    3.圓形門洞,圓形門洞大致可分成地圓、海棠、橢圓形三種形式。其中的地圓兩種做法:一種為圓形,整個門洞是一個完整的圓形;另一種做法為地穴,地穴是在正圓形門洞的底部設一水平的缺口,使人進出方便。海棠形門洞因其形似海棠花而得名。海棠門洞有四個圓心點,使之形成四片花瓣狀。橢圓形門洞是在圓形門洞的寬度上作了收縮。總之圓形門洞的形式雖有變化,但起源都是“圓”,且都是適用於園林內部隔牆,其中的地圓和海棠形式的門洞適宜於大牆面,廣為使用;而橢圓形門洞偶在面積不大的次要部位運用。
    4.多曲線門洞:多曲線門洞是指秋葉狀、漢瓶狀、葫蘆狀以及根據設計、施工人員按造園現狀而設定的各式形狀的門洞的統稱。多曲線門洞廣泛使用在牆面積小,人員出入流量小,或是園林管理需要而設置的門洞,其藝術功能與實用功能兩者合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