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古建築代表性的建造形式——螭吻

古建築代表性的建造形式——螭吻

日期:2016/12/14 13:08:3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古建築代表性的建造形式——螭吻

華嚴寺大雄寶殿屋頂上的螭吻 

    螭吻,兩個相對,咬住正脊,防水防火。山西很多古建文物上都有螭吻,比如建於遼代的大同市華嚴寺大雄寶殿,正脊上的琉璃螭吻規模非常大,高4.5米,比其他古建上的螭吻大得多,這是很有代表性的。為什麼螭吻在古代就這麼“拽”?和龍沾了邊,身份肯定低不了。中國古代形成了以龍為圖騰的文化傳統,龍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力量,在封建社會更是皇權的象征。然而,沒有缺點的文化符號實在不夠生動,所以風趣的古代先民把出現在生產、生活細節中的帶有龍形象的構件,都用“龍子”來表示。龍有九子,個個長得奇形怪狀,好像都沒有龍的氣魄。老小是螭吻,據說平時喜歡吞雲吐霧,並且有興雨滅火的本事,所以被安放在屋頂正脊的兩端,兩只螭吻分別咬住兩頭,遙遙相對。隨著宋元以來山西琉璃燒造業的興盛,琉璃螭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祠廟殿堂之上,有的傳到了今天。在古代建築中,螭吻不但是一種重要的裝飾物,而且由於它是屋頂正脊和垂脊之間的重要部分,從而使屋頂更加封閉、牢固、防止雨水滲入。北宋吳楚原在《青箱雜記》中說,“海為魚,虬尾似鸱,用以噴浪則降雨”。意思是在房脊上安兩個相對的鸱吻(螭吻),能避火災。說白了,這就是防火措施啊,做得真好。

    另外,芮城縣永樂宮大殿上高187厘米的琉璃螭吻,釉色斑斓,保存良好,做工精細,有很好的欣賞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