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建築融合現代獲再生 打造“記得住的鄉愁”
日期:2016/12/14 11:27: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中國蘭州網6月26日消息 鄉愁,代表著人類眷戀故土的永恆情感,是沉澱在心靈深處不可替代的摯愛與留戀。26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中國鄉村文化論壇上,杭州市旅游委員會副主任趙弘中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杭州打造、推廣文化體驗型鄉村旅游社區,通過將老底子的東西加上文化創意,打造“記得住的鄉愁”。
“目前要讓一個古村落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存活下來,發展旅游業是最有效和最簡單的方式。”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德胤在論壇上如是表述。
“如果不將旅游的東西推進,一些村莊也要被破壞,被動的保護不如主動的保護。”趙弘中說,以杭州桐廬江南古村落為例,將豬欄、牛欄這些原本都要拆掉的東西留下來,通過社會資本、文創人員的運作,不失為一個將鄉愁融入時尚的絕妙創意。
在趙弘中看來,當前鄉村旅游發展有三種模式,第一代是觀光、文化展示為主,第二代是鄉村度假,當前杭州在規劃、推廣的是第三代,也就是文化體驗型的旅游社區。“讓游客住在這裡,好像是在自己家裡,並且能把鄉愁的東西留下來。”
建德新葉古村、桐廬荻浦……在杭州這樣的第三代旅游社區已有了成功運作的模式。土得掉渣的泥石壘牆、木梁黑瓦老屋,原本是村裡的牛棚,後來被廢棄,幾乎被拆掉。再然後,村裡對其進行了修繕,便成了游客們品味時尚的絕佳原築——咖啡館。豬欄茶吧顧名思義,其前身就是豬圈,根據原本豬圈的構造,隔成幾個包廂,於是古老建築就有了和現代生活融合機會,老建築得以回歸與再生。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也指出,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不是過去傳統的鄉土生活,一定是經過改良的。隨著旅游消費人群的變化,鄉村旅游也需要從1.0版本逐步升級。鄉村旅游不僅僅是從資源進行出發,它既然是一個生活空間,也不是一個運作來去發展,應該是一個中國夢的長期發展的導向來推動。
趙弘中還表示,如果鄉村旅游仍依靠粗放的工藝品和土特產是行不通的,打造鄉愁是“化腐朽為神奇”,將老底子的東西加上創意,但這樣的形式最終還是要靠經營者講“家裡的故事”,用美麗鄉愁來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