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唐代杭州寺院流行禅茶可追溯到唐代的徑山寺禅茶

唐代杭州寺院流行禅茶可追溯到唐代的徑山寺禅茶

日期:2016/12/15 1:19: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杭州早年有酒館無茶坊,因此被譏諷為“南人未知煮茶”,有人甚至還寫了小品文刊登在小報上。這個作者估計是北方人。其實,杭州的富人在舉辦PARTY時,都非常喜歡招些茶博士助興,非常熱鬧,普通民眾也紛紛隨之效仿。後來汴京開茶坊的習俗南漸,杭州的茶館更是一家接一家地開起來。 

  從趙州到徑山寺

  杭州茶文化的源流,可追溯到唐代的徑山寺禅茶。

  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歷代高僧往往在修禅論道中以茶助興,又將自己的感悟發之為詩歌,詩中有茶,茶中有禅。相傳趙州(唐代高僧從谂的代稱)曾問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間?”和尚說:“曾到。”趙州說:“吃茶去。”又問另一個和尚,和尚說:“不曾到。”趙州說:“吃茶去。”院主聽到後問:“為甚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趙州呼院主,院主應諾。趙州說:“吃茶去。”

  無論何種情況,趙州均以“吃茶去”一句來引導領悟禅的奧義,後遂用為典故,並以“趙州茶”指代寺院招待的茶水。

  此間,僧人舉行茶宴,禮佛參禅,還制定了獨特禮儀,無形之禅,通過茶道便成了有形的禅茶文化,舉手投足間,禅意自然流露。

  到了我朝,禅茶文化影響覆蓋江南,許多寺院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茶道儀式,最有名的當推杭州徑山寺,它已被譽為“東南第一禅林”,“茶聖”陸羽也曾隱居山腳下,寫下著名的《茶經》。

  徑山寺的茶宴,包括了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謝茶退堂等10多道儀式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乃是禅茶文化的經典樣式。

  南方有斗茶

  而後,茶漸漸由高僧名士普及到民間。杭州的茶農做了新茶後,喜歡搞一項名叫“斗茶”的趣味賽,比比看誰的茶做得好。三局兩勝,贏者名聲大震,生產的茶葉往往能賣上好價錢,算是極有功效的廣告了。

  當地的百姓不僅喝清茶,也喜歡將茶與其他當季物品混搭,營造時興的效果。以冬天賣的七寶擂茶為例,據說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龍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茶粥單賣,這般吃法,操作起來好比搗年糕,吃者好比吃八寶粥了。此外,杭州人還喜歡弄些香料,比如龍腦珍菜之類的,與茶混在一道。花茶也已經非常普及了,木樨、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等等,皆可作茶。茶香與花香互相交映,吃進口裡真是說不出的好味道呢。

  配茶的點心也是不得不說的重頭,炒米、炒黃豆、炒綠豆、炒包谷……那些各色吃食消閒果兒的消耗,分量不會少於茶湯,一路吃下去,肚子撐得那叫一個渾圓。

  茶文化在南方一帶如此盛行,以至於當地未來女婿或媳婦上門時,要給准岳父母或准公婆敬茶,喝了茶,親事就算定了。不過,也有人是喝了茶仍然不算數。如“東村定昏(婚)來送茶”,而田捨女的“翁媪”卻“吃茶不肯嫁”。也就是說,鄰村有個小伙子托媒人來送茶求婚,而女方家長則大耍賴皮,茶照喝,嫁女嘛,免談。見過耍賴的,沒見過這麼耍賴的,也真真算是奇事一樁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